赖声川话剧《如梦之梦》北京开演 八小时演出对谁都是挑战
还没有一个剧,敢于如此大胆:演出长达8小时,360度环绕式舞台,人物有100多个,服装达400套……4月1日至14日,赖声川的《如梦之梦》登陆北京保利剧院,宣告亚洲巡演正式开启。此后,《如梦之梦》将赴上海、深圳、台北、新加坡演出。
内容与形式
“原以为无法坚持下来,没想到不知不觉间就看完了”
走进剧院,观众不免有些吃惊。剧院1500个座位保留了约一半,其余全部空置。原有的舞台被改装为观众席,正方形的环形舞台围绕着中央被称作“莲花池”的观众席。池中的座位可旋转,观众一抬头就能看到演员,并能随时根据演出场景的变化调整观看方向。在不少场景中,莲花池甚至成为布景的一部分,演员也会从席中横穿而过。迟到的观众趁着暗灯走进莲花池,一不小心就入了戏。
这是导演赖声川在《如梦之梦》中独创的剧场形式,彻底打破了镜框式的舞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让观众和舞台融合在一起,在一个个梦中体会和感受人与社会无法摆脱的循环。”北京戏剧家协会秘书长杨乾武认为,这不仅是剧场的创新,也是艺术的创新。
8小时的演出分为上下半场,每个半场4小时,其中包括20分钟的中场休息。整场演出中,观众都显得十分专注,很少走动,甚至连咳嗽声都鲜有。演出结束时,时钟已经指向午夜12点,雷鸣般的掌声久久不息。
从贵州一家医院来北京进修的医生宋红碧表示,原以为无法坚持下来,没想到不知不觉间就看完了全剧。“尽管时间长达8小时,但实际观剧时并没有觉得漫长或拖沓,看过后有一种大梦初醒、意犹未尽的感觉,”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院长王宜文说,“这是一部充满灵性、思考和创意的作品。”
给王宜文印象最深的是剧场形式和戏剧结构。当演员在舞台上顺时针或走或跑的时候,关于时间和空间的意识和思考就开始显现。环形舞台看起来是个封闭的空间,其实又是一个无限延展的时间。
杨乾武表示,《如梦之梦》在20世纪全球化背景下,展现了文化冲突和交流下的本土的人生体验,充满了对个体的关注和对生命的关注。
成本与票房
“市场只是推动戏剧等艺术门类发展的商业手段,不是全部”
早在2000年,《如梦之梦》就在台北艺术大学进行过首演并引起轰动,当时的演员全部由该校学生担任。2002年和2005年,又在香港和台北各演出了十余场。据业内人士透露,这部享有盛名的话剧之所以隔了7年都没有搬上舞台,是因其高昂的制作成本。
此次的新版《如梦之梦》是台湾表演工作坊和央华文化联合出品,据央华文化艺术总监王可然介绍,该剧制作费高达1000多万元。为了达到最佳效果,他们请来了奥斯卡最佳服装师叶锦添,而为了保持剧的纯粹,公司没有找任何赞助。
成本如此高,能否收到可观的回报?王可然给我们算了一笔账:《如梦之梦》在北京10整套、20个半场的演出,一共两万张票。每场880元和680元的各100多张,480元的近200张,“莲花池”座位的票价平均过千。“即使所有票都卖完,总票房也才1560万元,和投入差不多持平。而且,每到一个地方演出,剧场前期改造就需要1周,上演可能十天半个月,因此,这部剧的收益都要远低于平常。”王可然说。
收益虽有限,但王可然仍坚持要做。“市场只是推动戏剧等艺术门类发展的商业手段,不是全部。戏剧应该具备三个层次,愉悦观众,让观众得到情感满足,让观众有思考、判断空间。《如梦之梦》兼具了三个层次,所以再难也要坚持。”
王可然的愿望是做让全中国有文化消费意愿和能力的人都愿意看、喜欢看的话剧。“我们坚持用票房回笼成本,培育健康的话剧市场,并希望开拓中国的戏剧文化消费市场。”
(编辑:伟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