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艺>新闻眼

[即将消失的职业之十]樟树,和药香一起流传

时间:2013年01月14日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欧阳娟

一寸长的白芍手工切成1900片,比纸更薄,一吹就能飞上天

樟树市老药农在万亩金银花基地采摘金银花

樟树市老药工用樟树市独有的传统工艺加工枳壳,手工切割出的枳壳能切成瓜子形

樟树市万亩黄栀子基地在晾晒黄栀子

    图/杜群

  粗陶罐里熬着中药,蓝边碗里盛着烈酒,街道两侧古樟参天,走在这样的地方,男人会误以为自己是羽扇纶巾的书生,女人会误以为自己是步摇斜插的闺秀,“如游上世”——这是一百多年前的古人在这座城市当时最庄严的圣殿三皇宫横匾上的题字。这样的题词在当今仍然适用,这座位于江西省中部鄱阳湖平原南缘的县级市古意依然,相对于那些繁华都会,这里就是“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桃花源。

  这个浪漫的县城有着一个同样浪漫的名字——樟树市。樟树是一种常见的常绿乔木,其美丽的外观和丰富的药用价值已为人熟知,樟树市也和它的名字一样,具有古朴而秀丽的美,同时因盛产各类中药材而闻名世界,素有中国的“南国药都”之称。樟树的古意,是扎扎实实植根于日常生活中的。哪家老人小孩有个头疼腹泻,并不急着上医院,先采了夏枯草敷在手腕上,或是采了“簸箕里面藏珍珠”煎水服,一般三两天均可见效。相比大多数得个感冒就恨不得挂上点滴一针见效的人来说,樟树人追求健康的方式可谓古意盎然。不仅如此,樟树人连平常说话都透着古意。从八十岁的农妇嘴里猛然爆出一句“君子讷于言而敏于行”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樟树人文火慢炖的生活方式并不曾影响了经济发展,将这种古老舒缓的节奏与现代迅猛发展的经济和谐统一起来的就是中药材。

  樟树市以其特有的药材种植、加工和经营支撑起当地经济。樟树城外漫山遍野种满了各类中草药,有金银花、山茱萸、枳壳、黄栀子等数不胜数,更有天然药材200多种。每到春末夏初期间,那漫山遍野的栀子花,就像海浪一样轻轻拍打着这酣然的小城,浓郁的香气扑鼻而来,整个城市都笼罩在深闺般的暗香里。随着夏季来临,金银花也一茬茬由洁白转为金黄,村里的老人孩子一个个提着竹篮出了门。因为采摘金银花的工作较为轻松,大多数老人和孩子都能够胜任,所以每逢收获时节,就有闲居在家的老人带着孩子到山上帮药农采摘,按重量计价。其实也许乡亲们并不在乎采摘工作能够获得多少收益,看着那一张张或慈祥或娇嫩的面孔与缕缕花瓣交相辉映,已是对劳动最好的回报。忙碌了一个夏天,金秋十月,恰逢享受成果的好季节,樟树市每年一度的药材交流会也就在这个时候召开。来自五湖四海的药商聚集于此,这时的樟树城,就成了药的王国。什么半夏、泽兰、茴香、白芷……一样样摆在药市上,一张清单列出来,似古代帝王的后宫佳丽三千。在樟树市东门外的宽阔坪场上,一片专门用以进行药材交易的富丽堂皇的建筑群拔地而起,总占地面积15000多平方米,可容纳万余人,这就是樟树市中药城。为了吸引更多购买者,突显樟树制药的独特性,很多商家把炮制药材的过程搬到了中药城交易现场。

  樟树市炮制中药材的妙法世代相传,无论是“炒、浸、泡、炙”,还是“烘、晒、切、藏”均有独到之处。其中最直观的就是“切”,优秀药工切出的药片“薄如纸,吹得起,断面齐,造型美”,每个亲临现场的观众都可以感受到那绝妙的工艺。老药师把附片切好之后,让每个购买者铺在掌心里观察,透过那蝉翼般透明的薄片,可以清晰地看到手掌上的纹路。老药师捧起一把切好的附片,放在嘴边一吹,那就是天女散花的场景。随着这老药师呵出的一口气,樟树几千年的药文化,也似乎随着那些纷纷扬扬的薄片一起远飞,飞进四面八方慕名而来的药商们惊叹的眼睛里。那些眼睛将樟树的声名,一次次带回各自的城市,这座小小的县城在众人的口口相传中,伴着悠远的药香,慢慢演变为一个传奇。

  当然樟树药产业已经不仅仅局限于中药材了,一个个现代化的医药集团组建了起来,致力于传统与高科技医药产品的研发和推广。其中有一家经历了短短六年的发展,就正式上市了。可见樟树的药文化不仅源远流长,而且历久弥新。这位从远古走来的老药王,依然有着孩童般朝气蓬勃的面容。

  现代的樟树人留恋着古老的生活方式,以古人的情怀享受着经济文明高度发展的现代生活,这是樟树人的福祉,也是樟树这座小城的迷人之处。樟树是婉约的,像柳三变的词,道尽了镜花水月,那个爱字却一直未曾出口,需得有心人细细琢磨,才懂得字字有情句句言爱;樟树也是豪迈的,像李太白的诗,“千里江陵一日还”,“南国药都”正以一日千里的势头,随着滚滚的时代浪潮一骑绝尘飞速向前。

(编辑:路涛)
会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