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箱帐号: 密码:
English日本語简体繁体

[大视野]渐行渐远的榨油坊

时间:2012年05月02日来源:中国文艺网作者:周建林

  “开榨了!”,一座简陋而古老的榨油坊,木架青瓦,烟雾缭绕,榨锤声声。男人们挥动着巨大的榨锤,重重地砸着油槽木上的木楔,一声声整齐的号子回荡在村庄上空,给宁静的山村带来了生机。哗啦啦的渠水冲击着水车,水车旋转带动碾盘快速转动,碾盘4个小铁轮飞快地碾压着刚经温火慢烘烤熟了的油茶籽,估摸30来分钟,一甑油籽粉便碾好,放入甑内大火蒸上1个小时,出甑包成麸饼,装入直径1米多,长近4米,中间掏空的樟树做成的榨床,开始加楔挤榨,“哟嗬!哟嗬!哟嗬……”三位老把式一齐使劲撞击着木楔,不断加楔挤压,黄灿灿晶莹亮泽的茶油滴嗒滴嗒流落下来,空气中弥漫着茶油浓郁的香味,作坊里的人们脸上挂满了笑容,大家说笑不断,享受收获的喜悦,同时感受着古作坊的乐趣。 

  80岁的张亮邦和73岁的周顺章两位老人,自上个世纪80年代有了榨油坊以来,就一直没再走出过这个村子。他们虽已是耄耋或古稀之年,但从我们的镜头里,和他们在榨坊里劳作的身手里,一点也看不出他们有些许的蹒跚或迟缓。

  半个世纪以来,榨油坊虽然关停过一阵子,但“倔强”的他们,坚信自己所学的手艺不会失传。

  刘灿华,今年41岁,是两位老人的徒弟,已经学了五年。他说:“人工榨油是一种传统工艺,我学习他,是因为我爱听这吆喝,爱这‘干净’的油茶味。”

  山里人就爱吃这榨油坊榨出来的油。油健康,人也健康了。

  据作坊主张亮邦介绍,他十多岁就在油榨里做学徒,新中国成立后为集体榨过油,也经营过油榨,身子骨向来硬朗,主要得益于几十年的榨油劳作。前些年,各地开始用电动机等机械榨油,他的油作坊停了下来,心里闷得慌。现在,国家倡导绿色低碳生活,大自然动力,纯物理压榨的油倍受青睐,人们又找上门来要求榨油了,还有两名年轻人来拜师学艺,真是高兴啊! 

  这类民间传统技艺,如果用心去走近它们,了解它们,你会为它们蕴涵的超凡技艺而赞叹,为它们散发的无限魅力所折服。农村传统榨油“在原始古朴的木榨油机旁,师傅准确地发着号令;汗如雨下的徒弟们,正神勇地舞起大锤奋战不止;金黄色的油,从榨油机中汩汩地流出;几百米外,都能闻到诱人的油香……”这就是我孩时在家乡农村榨油坊中,每到冬天就常见到的原始榨油“镜头”。如今,这种古色古香的榨油坊和极具特色的榨油工艺已越来越少了,古老而原始的传统榨油法,只成了回忆,徒留在人们的心中……

  在安福县洋门乡听到那里还有榨油坊,我们连续两天拍摄了榨油的全过程。让大家在享受现代化生活的同时,可以通过镜头深深地怀念那些渐渐远去的民族工艺。这是因为,这些流传了上千年的民族工艺,在那些落后的年代里,曾苦苦地支撑着经济的发展。今天的文明与进步,是与当年的民族传统工艺分不开的,但愿人们能永记这古老的民间工艺。

  榨油坊的人们。这种民间传统技艺中极具特色的榨油工艺已越来越少了,古老而原始的传统榨油法,渐渐成了回忆,留在人们的心中……


(编辑:伟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