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箱帐号: 密码:
English日本語简体繁体

专家热议“阿丕书记”:展示改革开放的历史范本

时间:2012年04月23日来源:中国艺术报作者:张成

    日前,电视剧《阿丕书记》在中央电视台一套黄金档开播。该剧讲述了1977年夏天,陈丕显以61岁的高龄奉命到湖北担任省委书记重振湖北雄风的故事。从1977年至1982年,陈丕显在湖北经历了一个由“解放思想”到“思想解放”的改革过程。近日,由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和中央电视台主办,二炮政治部宣传部承办的《阿丕书记》专家研讨会在京举行,与会的专家学者、主创人员就该剧展开了深入的讨论。

  阿丕书记的工作经历丰富多彩,与时代的变革同呼吸,然而如何让人物形象入戏,成为一大难点。在陈丕显身上找寻戏剧性和情节点成为该剧编剧顾保孜的着眼点,她说,“编剧,喜欢有戏剧性的、有冲突的、有个性的角色,这段历史波澜壮阔,怎么用影视的形式去表现?确实很难。而且主人公是省委书记,有厚重历史的无产阶级老前辈,怎么把他变成戏剧人物?最后,我选择的视点就是亲民、爱民、实事求是。”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项目部副主任张洁说,“《阿丕书记》这部片子的特殊之处在于跟以往基本虚构的电视剧不同。作为传记片,它的突破点在于选取了1977年到1982年这段特殊的历史过程,正好从改革开放的起点开始,为我们今天读解改革开放的历史留下了特别好的范本。”

  《阿丕书记》直观地反映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亲民特质。著名文艺评论家李准说,“《阿丕书记》片名起得非常好,非常亲切。在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的作品里,这样亲民的名字还是第一个。这个名字的亲切感一下拉近了他和观众的距离。”第二炮兵政治部电视艺术中心副主任王歌说,“陈丕显在湖北的主政精神有两点,一是实事求是,二是亲民、爱民,该剧也主要是围绕这两点来架构。剧中几个家庭中发生的事,带出了1977年到1982年天翻地覆、历史巨变的社会背景,如平反冤假错案、知识分子的问题、城市改革、农村改革、恢复高考、副食品供应、接班人的培养和干部的使用,全都是通过几个家庭中的事件来反映,非常接地气,容易让人接受。”

  在谈及创作体会时,导演贾钢表示,“创作《阿丕书记》,我自信找到了一把钥匙,这把钥匙就是‘阿丕’两个字,‘阿丕’是周围的人对他的爱称。这折射了阿丕书记的性格。在拍前做采访时,阿丕书记的儿子陈小津如此形容他的父亲,‘阳光’。‘阳光’二字一直贯穿在创作之中。在改革开放之初,陈丕显面对那么多棘手的问题,最后这些问题都迎刃而解,我想这个人肯定是个很阳光的人,无论多困难,他也不知道发愁为何物。”著名文艺评论家仲呈祥说,“电视剧拍领导干部,应该重在传其道,但道不是空的,一定要有承载之物。过去拍了很多领导干部的小事,有戏,却悟不出道,有些小气。还有很多电视剧拍了道,却缺乏生动活泼的剧情来承载。《阿丕书记》在这个问题上是有突破的,把形上之道跟形下之气,通过审美的方式结合起来了。”


(编辑:孙育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