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艺>民间文艺>资讯

茶文化是优秀传统民间文化活态传承的样板

时间:2022年12月05日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邓立峰
0

 “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专家热议——

茶文化是优秀传统民间文化活态传承的样板

  北京时间11月29日晚,“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在摩洛哥拉巴特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7届常会上通过评审,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听到这一消息,作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武夷岩茶(大红袍)制作技艺传承人,福建省武夷山市仙凡岩茶厂厂长刘锋激动万分。“我是在一个聚集各地非遗传承人的微信群里看到这一消息的,我非常兴奋、感动,我心里只有一个词:‘点赞’!”刘锋说。与刘锋相同,看到“申遗”成功的消息,长期研究茶文化的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民俗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邹明华也特别高兴:“相信‘申遗’成功后,中国茶文化会产生更大的影响、得到更广泛的传播。”

  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成功“申遗”,世人瞩目,也令国人欢呼雀跃,至此,中国共有43个项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居世界第一。“当然,‘申遗’成功只是开始,未来的传承之路上,还需要做很多工作。”刘锋表示,非遗传承人要保护好这来之不易的非遗品牌,做好制茶技艺的保护与传承工作,让以茶文化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产生更大的影响力。

  “申遗”成功对传承工作的开展大有裨益

  “在我看来,茶的历史和中国文明的历史是相伴相随的。”说起茶文化,邹明华总是一开口就停不下来,从去年夏天开始,她在中国天气频道的新媒体平台录制以“二十四节气茶”为主题的视频,“吸粉”无数。“之所以讲这个题目,是因为茶叶的生产、制作以及人们的饮用,往往根据不同节气有所区别,这里边蕴含着人和自然的深切联系,有很大的学问。”邹明华表示,茶文化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不仅形塑了中国人的生活方式、行为习惯,还对中国人的品性和精神产生了重大影响。“因此,‘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被列入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实至名归。”邹明华说。

  “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是有关茶园管理、茶叶采摘、茶的手工制作,以及茶的饮用和分享的知识、技艺和实践。”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司长王晨阳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这些活动已成为各民族交流交往交融的生动见证,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发挥了重要作用。

  的确,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内容丰富、工序复杂,依托茶叶的生产和使用而产生的相关习俗又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列入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对保护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大有裨益。”湖北科技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湖北省民协副主席定光平认为,对于传承人来说,这会起到更大的促进和鞭策作用。20多年来,定光平坚持关注湖北赤壁的赵李桥砖茶制作技艺,他于2015年被国际茶业大会授予“国际青砖茶传播大使”荣誉称号。此次列入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的“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中,赵李桥砖茶制作技艺为其中之一。

  据悉,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涉及15个省区市的44个国家级项目,项目申报工作得到了传承群体的积极响应和广泛参与。据中国艺术研究院副研究员杨秀观察,此次申报是在国内跨省区市联动的基础上,充分调动个人、群体和社区的积极性,兼顾各主产地制茶技艺及相关习俗的前提下推动的。“可以说是多方联动、成果共享,因此取得了显著效果。”杨秀认为,此次“申遗”的思路与做法都比较成熟,该项目“申遗”成功,对中国从事非遗保护工作的相关人员无疑具有极大的鼓舞与提振士气的作用,也具有方向性的示范意义。

  为茶产业的发展提供更广阔的市场

  “一定程度来说,‘申遗’成功意味着获得了非遗保护法律层面上的保障和‘名录’意义上的认可,需要遵从项目本身的特性有序传承。”杨秀表示,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未来保护与传承工作前景广阔。与杨秀看法相同,邹明华对茶文化的未来传承工作也持乐观态度。她认为,相对于其他非遗项目,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的保护与传承条件相对便利——茶文化已成为当今人们日常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甚至连生产性保护都不需要提倡,它本身就是优秀传统民间文化活态传承的样板”。

  不过,长期聚焦茶产业研究的定光平也注意到了当下制茶技艺的演变。“在加强规模化生产的过程中,赵李桥砖茶多项传统技艺得以保留,比如原材料的人工渥堆发酵、打洞通风陈化、打吊(称茶)、手工封包等工艺,但与此同时,类似于老青茶的切割、筛分的复制以及模斗搬运、茶叶蒸压等传统生产技艺也被机械生产替代。我们可以将其看作技术创新,但在此过程中,还是要对一些传统技艺进行保护。”定光平列举了青砖茶包装的演变:过去青砖茶是以竹篓子为外包装,其中的内衬为笋壳包装,这样的包装方式有利于青砖茶的长期保存和品质保障;但在规模化生产的过程中,青砖茶的外包装逐渐演变为成本更低的蛇皮袋、纸箱,传统“竹篓+笋壳”的包装方式逐步消失。

  定光平认为,当代茶产业发展有两条路径:一条是“现代技术路径”,从手工生产到机械化生产,目前还朝着自动化甚至人工智能方向发展;另一条则是“传统工艺路径”,一些优秀的传统工艺得以保留,“既然是非遗,当下的生产活动当然要注重传统制作技艺的传承”——两条路线并行不悖、相互交融。“我们不能守旧,需要注重技术发展,但同时也要保护文化根脉,让传统制茶技艺更好地传承下去。”定光平表示,“申遗”成功后,应该注重茶产业与文化旅游的结合,注重体验消费,为茶产业的发展提供更广阔的市场。

  “我们要推进茶文化进景区、进校园、进社区,加强茶文化的研究与宣传,扩大茶文化的影响力。”长期在基层开展非遗保护工作的湖北省咸宁市群众艺术馆非遗保护中心办公室主任金顶挑表示,非遗项目的保护和传承工作,要以人为主体进行活态传承,“这与文物保护不同,文物保护强调老物件‘还在’,非遗传承强调老手艺‘还会’”。

(编辑:张金菊)
会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