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艺节目该拼什么“大牌”
【事件】 音乐节目让非专业明星做评委
【观点】 “大牌”和话题替代不了专业水准
近日,音乐类真人秀节目《中国最强音》备受关注,“心灵导师”章子怡更成为热门话题。身为音乐类节目的“导师”却不是专业的音乐人士,致使节目还未播出,就已引来社会各界的争论不休。
其实“跨领域评委”已经不是首例。吴宗宪、徐静蕾、陆川、潘晓婷、马布里……主持人、导演、运动员甚至是汉语水平欠佳的外籍友人都可以来为选秀节目做评委。如果说类似《百变大咖秀》《中国达人秀》这样的节目因内容综合性相对较高,而对于评委的行业要求也相对宽容的话,那么,类似《中国最强音》这样专业性较强的节目,对于评委的人选则应慎重。即便是一位非常专业的歌手,也未见得可以胜任音乐类节目评委,更遑论音乐领域外的非专业人士。当然除了专业水平,语言表达能力和表现力同样是能否做好评委的条件。
然而,音乐类节目在综艺娱乐节目中的专业性较强,能够担任评委的人选数量有限,这倒给一部分其他非音乐专业的艺人提供了“拓展事业领域”的机会,有些甚至凭借“毒舌”、“冷面”、“亲和”、“耍宝”等话题火了一把,节目本身也通过“话题”,收视率节节攀升,继而复制、跟风的相似节目越来越多。综艺娱乐类节目的大量涌现,逼迫着各个制作团队不得不出奇出新以求在激烈的观众争夺战中赢得收视率。而收视率又是一个节目在商业操作上盈利和发展的重要保障,“谁的评委更大牌”也成了节目之间互相攀比的重要筹码,毕竟“大牌”所带来的明星效应和收视保障不可小觑。可是“大牌”能否替代“专业”呢?笔者以为不能。观众的判断力和欣赏水平是不能低估的。观众锁定一个节目的视点可能不同,有些是为好奇,有些纯粹求娱乐,但也有不少是针对专业。那么一个只依赖“大牌”追求收视率的节目,就必然存在问题。其“大牌”的表现一旦不尽如人意或带给观众的新鲜感过去,随即而来的必然是收视率的降低,更严重的是其频道培养起的观众群也会逐渐流失。
综艺娱乐节目虽强调形式,却不只在形式。评委成话题虽火,却也要为节目质量负责。“噱头”再灿烂,只应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节目本身的质量和专业水准才应是最大的“大牌”。
(编辑:伟伟)
· | 拼盘演唱会难悦歌迷 |
· | 《世界大力士中国争霸赛》开播 |
· | “秀”战荧屏,谁是赢家 |
· | 宠物版摇滚明星 |
· | 耀乐团参加祝福雅安公益演出 为灾区祈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