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区票价“撑杆跳”折射旅游文化症候
【事件】 清明节期间不少景区大幅调高门票价格
【观点】 “涨价”的遮羞布体现的是旅游文化被门票经济矮化、弱化、妖魔化
刚刚过去的清明节,与往年最大的不同是不少景区大幅调高门票价格。听说接下来几个月里,将有更多景区的门票价格调高。民间高涨的“玩不起”的呼声,难以阻挡景区门票的高企。
分析各大景区给出的涨价理由,大致有三:维护资金不足;背负巨额债务;高票价可以“吓退”人流从而避免景区游客量过载。
实际上,门票价格忽然集体“撑杆跳”,是因为国家发改委关于旅游景区门票价格调整频次不低于3年的规定。今年正是不少景区门票价格上扬的3年“解禁年”。旅游景区用足政策利好,待禁涨令最低年限一到,即刻释放压抑已久的涨价冲动。
既有上面的政策,又有自己的理由,大幅涨价看上去很美。但细思量,此三条理由不过是“遮羞布”,遮的是将旅游经济直接等同于门票收入之羞,体现的是旅游文化被门票经济矮化、弱化、妖魔化。
不少地方政府将旅游景区当作财政收入的“取款机”和“摇钱树”。巨额门票收入进入地方财政,用以维护景区的资金则少得可怜。尤其一些以旅游立市、立县的地方,此类现象尤甚。所谓景区维护资金不足,实乃“被不足”。
巨额负债原因复杂,但景区野蛮经营是主因。不少旅游景区都是自然和文化遗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我国都有严格规定,但这些规定在现实中都因为短期经济利益被野蛮突破,以至于有些遗产面临摘牌危机。在核心区、限制区内或兴建牵强附会、毫无历史根据和文化根据的人造景观,或兴建饭店、疗养院等权力部门的楼堂馆所,凡此种种,都是背离旅游文化内核的野蛮行径。此种野蛮行径或可带来短期效益,但大都对旅游景区造成极大戕害,必然无法善终。有的项目自建成之日起便门前冷落车马稀,负债累累毫不奇怪。所谓景区背负巨额债务,实乃野蛮经营之祸。
涨价控制人流更是谎言。春运火车票涨价从来没有让客流减少,景区门票涨价更不可能阻挡已经千里迢迢来到目的地的游客。但这不能理解为游客心甘情愿,而是迫不得已。控制人流的最有效措施当然是限制进入景区的最高人数,而非提高价格。所谓高票价可以避免景区游客量过载,实乃并不美丽的借口。
值得注意的是,旅游景区集体涨价时逢《国民旅游休闲纲要》发布不久。《纲要》明确强调要提升国民旅游休闲服务质量。这恐怕才是旅游景区最该用力之处。制定旅游休闲服务规范和质量标准,健全旅游休闲监管体系,完善旅游休闲质量保障体系,让旅游者有舒适、惬意的体验,从而愿意在当地多停留、多消费,这岂是一张景区门票所能相比的?果如此,旅游景区所在地既赚得了口碑,更赚得了比景区门票多得多的真金白银,同时全面提升当地的社会经济,岂不美哉?
(编辑:伟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