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区开发要有“大文化观”
时间:2013年04月19日来源:《人民日报》作者:
“背论语免费游三孔”,即将到来的五一假期,山东曲阜将在孔庙孔林孔府试行背论语免门票活动,以“弘扬和传承儒学文化和民族传统文化”。消息一出,立刻引来众多掌声。
在景区门票纷纷跨入“百元时代”的当下,创造性发掘景区的文化价值,曲阜此举难能可贵,也给人启迪。通过背诵古文,游客可以体验儒学文化的传承,也能够感受到圣人故里的温情。对当地来说,为人们提供熨帖心灵的文化体验,既是独特文化魅力的彰显,也是资源公共属性的回归。
一个地方的风景名胜,不仅具有经济属性,更具有文化功能。而凡被称作文化,其价值往往超越一时一地,携载着民族的历史基因,蕴藏着国人的共同记忆。如果一味地强调景区的地方归属,忽略景区的全民性和公益性,甚至“清风明月皆有价”,让人“眼前有景看不得”,怎能体现景区弘扬人文传统、传承民族文化的功能?又怎配享有国家级乃至世界级的公共文化称号?
换个角度看,正如论者所言,文化资源能够开发的一个前提,是文化资源本身的魅力。如果不重视文化,魂没了,魅力丢失了,凭什么吸引人,又怎么可能创造经济效益?“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曲阜的“背诵免票”,诠释了圣人故里对“见得思义”、“义以为质”的理解;而人间天堂“还湖于民”,杭州“免费西湖”的成功实践已经表明,文化景区具有公益性,文化责任也是生产力。
(编辑:伟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