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国文艺网首页(old)>文艺志愿服务>公共事业

福建省厦门市:一体化建设温馨鹭岛

时间:2013年09月04日 来源:《中国文化报》 作者:

  主要创建成果

  ●示范区创建期间,市、区、镇(街)三级财政公共文化基础设施投入7.6亿元,公共文化事业费投入12.05亿元,其中示范区创建专项补助资金1.35亿元。公共文化投入增长幅度连续3年高于经常性财政收入增长幅度;公共文化投入占财政支出比例、人均公共文化支出均居全省首位。示范区创建促进厦门市公共文化投入明显增强,促进厦门市建立起了制度化的公共文化经费保障机制。

  ●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提档升级,设施网络体系进一步完善。示范区创建期间,厦门市新建、改建、扩建了以闽南大戏院、集美新城岛外文化中心、同安文体中心为代表的标志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截至2012年底,全市改扩建镇(街)文化站15个、行政村(社区)文化活动室322个,实现了全市镇(街)综合文化站单独设置且不低于300平方米、行政村(社区)文化活动室不低于200平方米的目标,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岛内外一体化程度明显提升。

  ●公共文化活动品牌化、体系化水平明显提升。近百个社区广场常年开展“温馨厦门”广场文化活动;“厦门市群众文化艺术节”持续时间长,群众参与广,成为集中展示群文活动成果的平台;“书香鹭岛”、少儿心语室等有特点的活动推动全民阅读和书香城市建设走向深入。

  ●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成果丰硕。厦门爱乐乐团长期举办公益性“周末交响”演出,一批民营美术馆、博物馆、书院坚持举办公益性服务和活动,全市涌现出各类民间表演团体20个,在丰富和繁荣公共文化服务、引导文化消费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创建亮点选评

  文化志愿者研究与实践走在全国前列。开展文化志愿者队伍建设制度设计研究,政府出台一系列引导与保障政策,形成了文化志愿者队伍建设“政府引导、分层组织、自我管理、提升自我”的厦门特色,在全国率先建设了文化志愿者网站,文化志愿者人数超过1万人。

  地方特色文化与公共文化服务有机结合,公共文化在地域传统文化传承中发挥积极作用。两岸闽南语“双歌赛”成为促进两岸民间文化交流的有效载体;厦门歌仔戏研习中心、厦门市小白鹭民间歌舞团、厦门市金莲升高甲剧团、厦门市南乐团等走进社区乡村,以特色鲜明的地方文化艺术活动丰富了公共文化服务的内容与形式。

  探索以创新方式构建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以厦门图书馆为中心组建区域性公共图书馆联合体,实现了文献资源的全市共享;建设托管型公共图书馆社区分馆和少儿图书馆社区联网分馆,突破系统、单位的体制限制,全社会形成合力构建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

  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开展有特色的农民工文化服务,探索了把农民工纳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实现方式。市图书馆和少儿图书馆在农民工聚居地开设分馆;市文化馆设立“外来工群星表演工作坊”等外来工文化活动点;湖里区创办以进城务工青年为主的外来工青年艺术团,农民工公共文化服务在形式、内容上有创新。

(编辑:单鸣)
会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