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箱帐号: 密码:
English日本語简体繁体

地方发展影视产业莫为政绩攀比

时间:2013年08月12日来源:《中国文化报》作者:彭昊阳

  最近一段时间,各地方去年和今年上半年文化产业统计数据相继出炉,中南地区某省会城市“震惊”地发现在自己数千家文化企业中,只有四家影视制作企业。看到这一相对“寒碜”的数据,在当前全国各地影视产业井喷式发展的背景下,该地官员似乎略觉“尴尬”。

  近几年来,影视产业的快速发展吸引了各地政府部门的普遍关注,各地不断加大对当地发展影视产业的扶持力度,多数省市不约而同地启动了相似的战略——组建地方影视产业集团,谋求打造当地影视产业自身品牌。同时,《唐山大地震》、《非诚勿扰》等影视作品给唐山、杭州等城市带来的城市营销和旅游带动效应,也令不少地方眼红,于是投拍本土电影成为了时尚,诸如某城市参与或者直接投拍影视作品之类的新闻比比皆是,甚至还出现过某地方的县领导班子集体出现在当地投拍的影片中的新闻。这一影视热潮现在已蔓延至全国,不管是东部发达地区,还是中西部的一些落后地区,都甩开膀子以各种形式进入影视产业上下游各个环节中来,似乎唯恐落后于其他地区。

  虽然各地干劲十足,但既然是产业,既然要面向市场,必须要以产出作为地方投资组建影视产业集团或投拍影片的最终评判标准。但尴尬的是,除了《唐山大地震》和《非诚勿扰》几部被媒体重复提及的影片,似乎再难发现地方政府“玩票”的成功案例,绝大多数由政府参与的影片甚至都从未进入过市场,最多是以碟片形式成为地方纪念品。而由地方组建的影视产业集团不但在战略定位上极为类似,他们的产品销路也“惊人”地相似,除了在当地电视台播出,目标纷纷指向央视,并为此出台了一系列奖励措施。然而这样真的有助于地方影视产业的发展吗?

  综合地方在组建影视企业尤其是投拍作品上的成绩,作为旁观者的媒体很有必要为其敲响警钟,而不是一味为目前在统计数据上取得的成绩摇旗呐喊鼓噪。虽然今年上半年国产电影票房飙涨,国产片实现了对进口大片的逆袭,然而这一成绩的取得,更多的是依靠光线传媒、华谊兄弟等民营影视企业等完全市场化运作的影视力量的推动,依靠的是院线在全国二线城市进行投资布局的直接产出效应,而并非地方政府组建的影视集团或者投拍的作品。根据各项统计数据来看,能赚钱的国产片是极少数,目前大多数影视公司和国产影片都难以赚钱甚至赔钱。虽然目前地方政府在投资文化产业上“不差钱”,然而即使他们愿意充当一些“收钱就拍片”的无良导演刀下的“冤大头”,但这种完全不受监督地浪费文化资源和纳税人钱的做法必须得到抵制,毕竟这对于影视产业的伤害是无法挽回的。

  最近,西部某省区正积极探讨如何实现本土影视大发展大繁荣,该省希望从影视创作领域入手,通过政府加大扶持助力当地影视作品走向市场,并出台了一系列具体的扶持措施。虽然边疆民族地区或者其他经济相对落后地区发展民族影视、本土影视的初衷无可厚非,然而作为资本、技术、人才密集型的产业,影视产业对于这几项要求的天然需求决定了其最适合在经济相对发达、资本相对集中、人才较为集聚的地区落地。不可否认的是,现在一些中西部地区的电影票房也在逐渐攀升,然而对这些地区来说,他们拥有的只是影视市场,却并非产业。先前的一系列惨痛教训已经说明,多数地方发展影视产业应该量力而行,“有所为有所不为”,必须将地方影视产业发展纳入到全国一盘棋去考量,与影视产业发达地区优势互补,而不是邯郸学步。

  目前影视产业发展如此快速,市场如此火爆,政府要做的事情很多:积极服务影视企业发展需求,对火爆市场进行规范化的管理和维护,为影视创作提供良好的环境……管好政府这只有形的手,更多地让市场这一无形的手来对全国的影视格局进行调整,而不是亲自参与到市场竞争或生产过程中来。毕竟,影视是个演戏的行当,而这戏并非政绩攀比的儿戏。


(编辑:竹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