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箱帐号: 密码:
English日本語简体繁体

中国美院院长许江:艺术教育须有人文担当

时间:2012年07月30日来源:东方早报作者:

  “艺术教育需要被赋予人文担当,艺术绝对不是一门技术,要把它当成一个智业,是一辈子为之献身奋斗的智业,唯此我们才能保留思想的甲胄和激情的本色,抒发诗性的风采,站在民族美术思维的前端,警觉工具理性的弊端,摆脱二元论的困境。”中国美院院长许江日前在接受《东方早报·艺术评论》专访时表达了他对中国艺术教育的思考。

  

点击进入下一页

  中国美术学院院长许江

  “很遗憾,很多学校现在只讲工具性的空间、技术性的条件、数字化的成果,但忽略了内在的东西。”中国美术学院院长许江日前在接受《东方早报·艺术评论》采访时反思当下教育现状时直言。

  这一“内在的东西”在许江看来就是人文性,“艺术教育需要被赋予人文担当。艺术绝对不是一门技术,要把它当成一个智业,是一辈子为之献身奋斗的智业,唯此我们才能保留思想的甲胄和激情的本色。”

  许江上月获得美国知名艺术院校罗德岛设计学院首度颁发的“年度院长”称号,以表彰其在艺术学领域所拥有的卓越见识。与他一同赴该校的还有凭借中国美院象山校园建筑获得2012年普利兹克建筑奖的中国美院建筑系主任王澍,他被授予罗德岛艺术学院名誉博士。

  在接受《东方早报·艺术评论》专访时,许江不仅阐释了他对当下中国艺术教育以及中国美院艺术教育的思考,也一并回应了各界对王澍获得普里兹克奖的看法。

  艺术绝对不是一门技术

  艺术评论:你以前提到艺术创造和教育是一个缓慢的转换过程,你如何看待目前中国的艺术教育以及教育者所担当的责任?

  许江:我们是守望家园和理想的一代人。家园是带不走的东西,北宋范宽的《溪山行旅图》展现一派坐对青山的神思妙想。画家心中所对溪山便是中国人心中活着的图像。如何将这种心灵的丘壑变成同学们每日可见的山水?守望家园就是守望校园,校园不是功能化、工具化的空间,而要使之成为同学们度过青春生命的现场,建设好校园是我们的使命。

  这个家园,就是传统的活化。我们守望的包括可见的校园、不可见的学科建设以及学风。美院历史上的老师林风眠、潘天寿等,他们那代人怀有使命精神,用美的形来唤醒人心;解放初期,延安来的艺术家打造了一个新的文化责任,开拓新的民间文化的田园;改革开放后,那一代人恢复教学秩序,进行教学改革;直到今天形成多元互动、和而不同的教学理想,这个教学脉络就体现了使命精神。

  这样的使命精神具体落实在两个方面。其一,是深厚的学术方法精神。方法很重要。我们进行教学改革,语言转换,是有理论背景的。比方说中国画,中国画到今天,要传承也面临变革,这个国学的传承和拓展是有内在方法的。其二,是诗性精神。我们学校一代代大师,个个都是诗人。一方面他们对自然、对生命一往情深:另一方面,他们对生命苦短、四季轮替万般无奈,这个一往情深、万般无奈叠在一起,形成了所有诗人的共有品质。拥有这样的诗性精神,我们才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很遗憾,很多学校现在只讲工具性的空间、技术性的条件、数字化的成果,但忽略了内在的东西。

  守望理想。理想非常重要,不是关于未来的方案、关于它的实现,而是我们心中充满敬意的理想和责任,是一种担当,王尔德说,世人生活在泥沼中,总有几个人仰望星空。仰望星空就是理想,并不具体,但是总是以它的规范和激情引导我们前行。守望理想,在今天这个把文化变成消费和娱乐的时代尤其显得重要。身为人父人母,我们要抚育后代,难道我们不应该在他们的心中树立一个一生都能够依靠的支柱吗?我们没有责任让孩子的心灵得以提升吗?


(编辑:伟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