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箱帐号: 密码:
English日本語简体繁体

青年艺术家不该过早进入市场?

时间:2013年05月12日来源:中国文化报作者:马 健

  时下,大家对青年艺术家应不应该过早进入市场的不同看法,归根到底还是对艺术与市场之间关系的分歧。从本质上讲,这并非单纯的艺术批评问题,而是艺术经济学和艺术社会学问题。

  假如一个艺术家将艺术作为终身职业的话,就意味着他不仅将追求艺术作为终身志向,而且将艺术活动作为谋生手段。既然职业艺术家迟早会与市场发生关联,早几年或者晚几年,并非大不了的事情。

  一些人认为,青年艺术家不宜过早介入市场。因为过早介入会对创作产生不良影响。但从本质上讲,艺术家只要介入市场,都会出现产生“不良影响”——也就是有被市场牵着鼻子走的可能性。青年艺术家当然可以不过早介入市场,但当他有朝一日走出“温室”时,就能自动处理好艺术与市场的关系吗?我看未必。不是说你躲的地方越远,躲得时间越久,你就越能从容面对。这只是“鸵鸟心态”。

  反过来看,我倒认为艺术家早点儿介入市场有一大好处:帮助青年艺术家早点儿下决心,你到底要不要走职业艺术家之路?今天的美术类专业大学生数量非常惊人,很多人也只不过是为了通过艺考走升学捷径,但社会并不需要那么多职业艺术家。不仅如此,艺术创作的一大特点就是艺术天赋很重要,有时候甚至比努力更重要。不是说你矢志不渝地为艺术奋斗终生就肯定能成为一二流艺术家。早点儿认识到这个问题显然比始终心存幻想,耽误终身要好得多!

  真正具天赋,有决心、肯努力的有志青年,其实不会为这种事情太过纠结。通过这种残酷的“选秀”,让他们经受市场诱惑的检验,我觉得未尝不是一件好事。艺术大师并不需要从过大的基数中诞生。每个时代的大艺术家都屈指可数。至于其他人,搞不搞艺术,怎么搞艺术,都无关紧要。虽然这很残酷,但是事实真相。

  此外,拍卖行绕过画廊,直接进入校园征集大学生作品也是一个争议不小的话题。很多人都在数落拍卖行的不是,认为他们是在“越俎代庖”。但在我看来,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与其指责这是拍卖行的问题,不如好好反省画廊业的缺位。按照很多人的“理想模式”,艺术家的发掘、培育和推介工作是画廊的分内事,甚至关乎其在艺术生态系统中地位的“合法性”。但假如这是画廊应该做的事,而拍卖行却在攻城略地的话,唯一的解释就是画廊没做好。你做得不够多不够好,却又不让别人来做,这是没有道理的事。

  在我看来,中国艺术品市场的未来一大发展趋势就是“融合”。原本就从未“显著”存在过的所谓“一二级市场”的这条“观念界限”正被打破。在中国艺术品市场发展的过程中,面对市场变革,艺术品经营机构必须主动参与和积极应对,而不能总是怨天尤人和抱残守缺。拍卖行征集进校园,只是近年来拍卖行对画廊的又一次冲击。假如中国画廊业依旧不能认真反思,决心变革的话,在未来只有死路一条。


(编辑:竹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