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笔谈
笔墨随时代 书写为人民
梁振华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编剧
在一个前所未有的变革时代,创作何为?书写何为?这是摆在每一个文艺创作者面前的一道必答题。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总结了新时代十年来的变革历程,也为新时代新征程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全面部署,特别用“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一章对文化和文艺建设开展了高屋建瓴的论述。总书记说:“我们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这“四个坚持”,为面向未来的文艺工作指明了发展的方向和路径。
在当代的诸多文艺形式中,影视剧已然成为主流艺术形态,其中又以电视剧(包括网络剧)所占影响比重最大、受众最广。电视剧不仅能为广大观众提供故事消费,亦承载着反映社会问题、呈现社会价值、培植审美趣味,乃至建构国家认同的高远追求。回顾新时代中国文艺与影视艺术十年来的发展历程和取得的历史性成就,无不与这“四个坚持”密不可分。当前,中国电视剧已经进入了高质量发展阶段,生产创作繁荣、题材种类繁多,出现了很多艺术创造力和思想感染力兼具的优秀作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创作出更多反映时代、振奋人心、人民喜闻乐见的优秀作品,是文艺工作者应当担负的重要职责和光荣使命。
作为一名从事电视剧编剧逾十五年的创作者,我想结合自己的创作经验,谈谈学习二十大报告的体会和自省:
首先,从我们的创作起点谈起。“人民”无疑是二十大报告中最高频也是最关键的词汇之一,在文艺建设方面,报告着重强调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推出更多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我们要充分认识到人民立场的重要意义:我们创作的源泉和动力在人民,创作的着力点在书写和讴歌人民,创作的服务对象同样是人民。联系当下的创作景观,我们文艺工作者应该找准创作定位,有“下沉”的勇气和意识:我们书写的,应该是具有最普遍代表意义的人民群众,是那些过着普通平凡生活、有人间烟火气、“接地气”的普通人,而非只停留于远离大众生活实际、“悬浮”的生活表象。
近些年来,我创作的作品有意识地聚焦于新时代普通民众的现实生活,力图表现他们的百味人生,书写他们的追求、希望和奋斗历程:献礼十九大剧目《春天里》,主角是一群质朴的来自乡村、怀抱对美好生活憧憬的农民工;献礼澳门回归二十周年的《澳门人家》,写的是澳门一条老街上一个杏仁饼店三代人细水流长的生活;时代报告剧《在一起》,我编剧的第一个单元《生命的拐点》反映了2020年年初疫情爆发初期,武汉金银潭医院的医护工作者身处疫情风暴中央、“守土有责”的二十六天。
在书写坚持人民立场的基础之上,我们还需认识到,时代与人民之间存在着直接而深刻的关联:人民构成了时代,而时代就是人民。笔墨当随时代,我们要注重作品与时代谐鸣共振,强调作品所蕴含的关于人性、关于社会的理想化要素。一方面,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主题,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要从新时代人民具体而微的日常细节和真情实感来反映时代截面、回应时代关切;另一方面,好的创作要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在时代的发展变迁中参与社会文化的塑造和改写,这就要求我们提炼和凝聚新时代人民身上的新时代精神,汇聚起砥砺前行的精神动力。
还是以我的创作实践为例:献礼党的百年华诞的《理想照耀中国》,采取散点并置的方法,对于时代行进中的中国面貌、中国风采进行了全景式的书写。通过创新型的形式体例,我们力求在主题传达上追求理想性与普遍人性的并重,在叙事基调上要求诗史相融,以人物形象承载思想,从人物成长轨迹中找到其理想、信仰的情感依凭。与此同时,四十个故事串联起四十个(组)人物,我们将时代性深植其中,回到历史现场,以细节见宏大、以平淡见深刻。这条以“理想”为名的星河,从百年前抵达现在,从今天通向未来,感召和激励着人们砥砺前行、无负今日。冬奥题材剧作《冰雪之名》,从创作之初,我就不断提醒自己,不要陷入“恋爱+竞技”的偶像化窠臼,不要脱离时代的土壤。这个故事起点在东北的冰雪之乡,终点是北京冬奥赛场,跨度近四十年,主人公是一家三代。这部作品里,故事展开的舞台是辽阔的黑土地,更是与主人公命运休戚相关的改革开放,是我们亲历且见证的奔腾时代。北京市广播电视局扶持重点项目《心想事成》,由我担任制片人,故事讲述了北京一对普通姐妹的平凡人生,主人公是平民,自然过着酸甜苦辣的凡俗人生,有如意有不如意,有欢喜有失落,有挫折也有希望。这个故事里,没有香车豪宅、霸道总裁,没有不切实际的爱情幻梦。岁月在流淌,时代在变迁,“心想事成”这四个字恰恰浓缩了人们对拥抱美好时代和生活的由衷祈愿。
心随时代、情系人民,是新时代艺术创作应当奉行的信念。大时代与时代浪潮中的人民,为创作者提供了丰厚的土壤,创作者应珍视时代馈赠,以谦卑之心走近人民、拥抱生活,聆听和传递时代之声。在今后的创作中,作为一名文艺创作者,我会秉持关切人民、书写时代的创作初心,把目光投向现实的丰沃土壤,把脚步投向广阔的时代舞台,勤勉创新,磨砺手艺,力求创作出更多无负人民和时代的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