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移动文物摸家底:涉及150万个单位上亿件藏品
国家文物局1月14日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了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的最新进展。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宋新潮说:“本次普查对象为国有单位的藏品,暂不涉及民间收藏。普查工作去年开始在全国展开,涉及150万个国有单位、上亿件文物藏品。”
我国曾在1956年、1981年和2007年分别进行过3次不可移动文物普查,但从未涉及可移动文物,后者存在数量不清、保管状况不明等问题。2013年4月18日,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电视电话会议召开,“摸家底”的工作正式开始了。
普查对象是谁?宋新潮介绍,以全部国有单位为对象(不包括港澳台地区),除了国有博物馆等文物收藏机构,还有图书馆、美术馆、档案馆,此外,各级党政军机关(驻外机构)和国有企事业单位也保存有一定藏品。比如,全国政协藏有大量名人书画,新闻出版总署直属单位有大量名人手稿、老唱片母版。现在,全国已有过半数省份基本完成国有单位调查工作,山西共有524家单位收藏有136余万件文物,辽宁统计有文物238万余件(套),四川共计176万余件(套)……
与经济普查的入户登记和不可移动文物普查的田野调查不同,可移动文物普查主要采用单位自主申报的方式。而对一些已经有数据记录的博物馆,其文物信息将批量导入数据,避免重复劳动。本次普查还与“全国古籍普查登记工作”、“全国美术馆藏品普查”、《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编制等工作一起开展,资源共享。
目前,“全国可移动文物信息登录平台”的登录和管理系统已经完成,将于2014年1月底上线。普查需要登录的信息有基础特征和保管信息两类,前者包括文物名称、类别、级别、年代、质地等10项,后者包括来源、入藏时间、藏品编号、收藏单位等4项。宋新潮介绍,这个平台是开放的,可以随时填报、申报、完善文物的各项信息。信息通过专家审核后,文物的身份档案才能最终“定案”。
事实上,文物的调查和登录是世界上的普遍做法。英国在1947年~1968年开展了第一批文物普查登录工作。法国1962年兴起了一次全国性的文化遗产普查,被称为“永不落幕的系统工程”,普查范围“从小汤勺到大教堂”,至今仍在进行。意大利从1975年开始设立国家登录中心,直到现在才完成了已知的8%~15%。
在中国,1916年,民国北京政府内务部向各省长和都统下发通知,开展全国范围的古物调查,包括国有、公有、私有古物。之后,也陆续有河南、南京、山西等地方性的文物普查。宋新潮说:“这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将于2016年年底基本结束。届时公众可以足不出户,在家中上网查询、欣赏以往‘养在深闺’的文物。”
“通过普查,不仅可以系统地掌握国有可移动文物的数量和基本状况,还能提高文物收藏单位的管理水平,更好地整合利用文物资源,让文物在文化产业、动漫产业、工业设计等领域发挥作用。”宋新潮透露,等国有单位的普查工作完成后,积累了经验、建立了制度,民间收藏的普查或将在下一步进行。
(编辑:黄远)
· | 国家艺术院团送文化到基层 |
· | 国家京剧院:新春演出季公益惠民 |
· | 采撷人生的密码 |
· | 天天把歌唱(2012年9月9日) |
· | 《天天把歌唱》 201211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