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箱帐号: 密码:
English日本語简体繁体

观点:名人失范行为成“毒雾霾”

时间:2014年01月06日来源:《中国艺术报》作者:李韵 邱明瑜

  近年来,名人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失范行为:言语侮辱、作假、造谣、暴力等道德失范之举屡见不鲜,更有交通违规、偷漏税、吸毒等违法行为层出不穷。演艺大腕、体育名人、政界要人、商界领袖、网络大V……各种名人不断挑战大众的道德底线。名人频触底,缘起何因?会带来何种影响?名人应该坚守什么道德底线?不妨听听来自多方的声音。

  名利特权从哪来

  翻开报纸,打开电视,浏览网页,我们不难看到各种与名人相关的负面新闻充斥其中。名人光环之下的“阴影”,频频曝光令人震惊。名人失范行为高频率发生,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修养不够、素质不高是名人屡屡触底的内因,也是最关键的因素。“一部分人的成名仅仅是依靠运气,其自身并没有很高的素养。这部分人可能因为无知而犯错。而有些人刻意制造负面新闻来炒作,这样的行为就很不应该了。”北京市民吕女士说。

  另一方面,“我是名人我怕谁”的心态也“造就”了名人的肆意妄为。中国地质大学人文经管学院文学教研室主任阙建华指出,当今中国实际上存在着“特权阶层”,坐拥资源、权力、财富和声名,作为公众人物的名人们也位列其中。权力与财富不可滥用,而社会却难以对特权阶层进行合理有效的监督。他认为,普通民众的监督实际上是软性的、间接的,只能造成舆论压力,力量不足。多数人只是吐吐槽,却无力改变现状。

  与此同时,“社会的纵容也是助长这类行为的‘有力后盾’”。北京语言大学语言科学院研究员张世方认为,普通民众出于对财富的向往和对富人的羡慕,容易宽容这些人的行为。更不用说,一心支持偶像的粉丝们带着明显的偏向性,不能客观理性地看待偶像的错误,反倒为他们找借口,如此纵容之下名人们自然会有恃无恐。

  负面示范影响广

  名人的光环效应对社会有极深远的影响。因为某某明星的代言而购买商品,或者响应某某名人的号召而参与公益活动……名人们从某种意义上说无疑是社会风气和社会行为的风向标。名人们在传播正能量、为大众树立精神和行为的标准上确实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但同样地,名人站在备受瞩目的高台上,若有失范行为则更容易被放大,负面影响反而更甚其正面影响,造成的危害不容小觑。

  网友罗小黑表示,名人不严于律己的行为相当于自毁形象,会造成对社会大众的心理打击,尤其辜负了粉丝们的爱戴和支持。但也存在一些不理性的粉丝,为“护主”甚至对批评者进行人身攻击,由此造成的网络言语暴力对网络环境的危害也是巨大的。

  阙建华将名人失范行为的负面示范效应称为“毒雾霾”。他解释说,这种负面示范影响范围会十分广泛,造成的后果是社会阶层在行为和认知上产生冲突。“一些民众看到‘特权阶层’做了自己不能做的事却未受到处罚,自然会感觉不公平,但无法向这些强势人群抗议,只能转而向比自己更弱势的群体发泄。这就导致了社会不和谐因素的活跃。”

  坚守底线是根本

  “名人不一定要成为道德楷模,但最起码,我们普通人能做到的最基本的道德,他们也应该做到。”市民张先生的话代表了不少民众对名人道德底线的要求。

  北京语言大学新闻系副教授郑一卉认为,道德底线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发展,道德底线的标准也有所不同。因此首先应该认清何种道德底线是适合当今时代和中国社会的。

  尽管在每个所谓的“名人”心中都有不同的道德底线,事实上也无法用统一的标准来量化,但歌唱家郁钧剑认为:“说到底,底线是一种文化觉悟、文明觉悟,是一种文化自觉和文明自觉。”他认为,知善者,知其卑微也,也就不会出现“我是名人我怕谁”的行为。因此,“我的底线是‘善’,和善、友善、亲善、行善,并以此作为自己为人为艺的境界追求。”他说。

  理性监督依法裁

  当名人们出现失范行为时,普通大众应如何对待呢?

  在日本,艺人若有失范行为曝光,往往就意味着其演艺事业的终结。据来自美国的留学生克里介绍,在美国名人的失范行为会成为普通人茶余饭后的谈资,也会表示批评但少有过激行为,也不会影响粉丝的支持度,是一种对事不对人的理性态度。来自中国台湾地区的小郑说,台湾的名人若违反法律规范,会受到民众的谴责并被制止这些行为。她也坦言:“当然也有人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最后不了了之。有些人只是感叹社会风气大不如前,却并不想改变。”

  张世方提出,对待名人的失范行为应该理性:“可以进行严厉的谴责,但不应涉及人身攻击甚至人身伤害。更不能去效仿他们的行为,以恶制恶;而是要在对他们行为的反思中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坚守自身的道德操守。”

  网友冷月表示,媒体在对待名人时也应保持客观的态度,不能过分夸大事实。网民们也可以设身处地去理解名人,对每个人都可能犯的错给予一定的宽容;当然,若是触及法律的应交由司法部门处理。


(编辑:单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