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箱帐号: 密码:
English日本語简体繁体

今天为什么纪念曹雪芹?——写在曹雪芹逝世250周年之际

时间:2013年12月06日来源:《中国艺术报》作者:金元浦

金陵红楼十二钗之黛玉葬花、宝钗戏蝶、凤姐弄权 冯 远

  从文化传播的规律来讲,文化的传播总是从世界文化的制高点向其他区域蔓延,它不同于管理中的“木桶效应”的短板决定理论,而是一种文化传播的“水塔效应”和“灯塔效应”:只有在建筑的最高处建好了水塔,才可向所有用户提供用水;只有在大海中树立灯塔,才能引导船只循着正确的航道航行。因此,选择曹雪芹和红楼梦,就是选择中国文化的制高点,选择中国文化最具世界竞争力的代表,参与全球文化的竞合。

  2013年第四届曹雪芹文化艺术节不久前在北京举行,此次艺术节动员了近百万市民参加,从资深学者到普通市民,从高龄老人到少年儿童,从国际专家到业余“红粉”,都踊跃参与到艺术节的各项活动中,艺术节朴素、节俭、互动、多样,呈现了浓厚的文化氛围和文化交流的多层次互动。

  那么,今天我们为什么要纪念曹雪芹?

  讲述中国故事,传递中国声音

  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要提高文化开放水平。扩大对外文化交流,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和对外话语体系建设,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习近平同志也明确指出,我们要讲述中国故事,传递中国声音。促进各国人民之间的文化交流,提升我国的文化软实力。

  如何提高我国面向世界的文化开放的水平?如何贯彻落实《决定》精神?纪念曹雪芹逝世250周年是一个很好的抓手。艺术节邀请了英国莎士比亚、俄罗斯托尔斯泰、法国巴尔扎克,以及中国曹雪芹四个世界文化伟人故居纪念地的高层管理者、学者首次齐聚北京,举办了“大师与经典:文化遗产的国内传承与国际传播”研讨会,这是一次弘扬世界文化遗产,推动我国文化开放,以及全球文化多样性发展的盛会。

  文化是每一国家和民族的重要资源。一个国家文化的繁荣总是以他们奉献给世界的优秀作品和卓越代表为标志的。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都有着自己的文化代表人物:英国的莎士比亚、俄罗斯的托尔斯泰、印度的泰戈尔、法国的雨果等,他们为人类文明创造了不朽的作品。英国前首相丘吉尔曾说过一句让世界动容的话,他说:我宁可失去一个印度,也不愿失去莎士比亚!

  在我们中华民族历史文化长河中,群星璀璨,哪一位能够荣膺我们民族文化的代表,能与世界级文豪相媲美而毫不逊色呢?明清以来,曹雪芹以及他的《红楼梦》无疑是最杰出的代表。

  《红楼梦》是中华文化的百科全书,是民族文化的基因库。这里几乎隐藏着封建时代中华文化/文明的所有基因。这里有伟大灿烂的政治遗产,震惊世界的文化创造,丰厚无比的非物质遗迹,精美绝伦的语言文字,《红楼梦》集中华传统文化之大成。

  曹雪芹的生活贯穿了贵族到普通人家再到穷困潦倒的各个社会阶层。在中国的历史上,不乏帝王将相和文人墨客,但曹雪芹只有一个。曹雪芹是独一无二的。他的精神财富是中华民族的宝贵遗产,他的著作是人类文明进步路途中的一座丰碑。

  中国的曹雪芹,世界的《红楼梦》。自公元1793年(日宽政暌丑五年)日本富商村上家将《红楼梦》带到日本以来,250多年间,《红楼梦》遍传日本、韩国、朝鲜、越南、缅甸、泰国、新加坡,以及美国、俄罗斯、德国、英国、法国、捷克、罗马尼亚、西班牙等众多国家。据不完全统计,全世界目前至少已有16种文字30多种《红楼梦》译本风行海外。

  习近平同志要求我们要讲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让中国文化走出去。《红楼梦》就是最经典的中国故事,曹雪芹的声音,就是向世界传递的最厚重的中国声音。

  纪念曹雪芹,是对老一代领导人崇仰中华文化精神的继承和发扬

  50年前,老一代革命家以他们的远见卓识,敏锐地把握祖国民族文化的脉搏,深入地发掘《红楼梦》对于中华文化的标志性意义。毛泽东纵观中国封建社会的兴盛与衰亡,对《红楼梦》发表了十分精辟独到的见解,成为非专业的“红学专家”。今天我们纪念曹雪芹,是要将这一中华文化的接力棒传递下去,从而笃行于一条中华文明的文化可持续发展之路。

  1963年,在国家刚刚经历了三年自然灾害的困难而百业重振之际,文化部在周恩来总理的亲切关怀下,调集各路精英,精心准备,选调全国相关曹雪芹与《红楼梦》的经典藏品,选择故宫文华殿,隆重举行纪念曹雪芹逝世200周年的大型展览,以怀念这位中国文学巨匠,推动民族文化繁荣发展。陈毅、李先念副总理等,亲临展览指导,并对纪念活动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而郭沫若、茅盾、胡乔木、何其芳、齐燕铭、林默涵、邵荃麟、阿英、王昆仑等一批文化大师和红学家则对这次展览倾注了满腔热情和心血。50年过去了,这一直到今天依然成为人们追忆和称赞的文化盛事,至今仍有重大历史意义。

  50年后的今天,时值曹雪芹逝世250周年,在党中央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号召下,在北京市建设世界文化中心城市的大环境下,在人们渴望传统文化回归的迫切心情下,举办纪念曹雪芹的系列活动,更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从中国文化的亮点和制高点出发去增强文化的软实力和巧实力

  纪念曹雪芹逝世250周年庆祝活动致力高端学术和国际传播,举办了“大师与经典:文化遗产的国内传承与国际传播”研讨会。莎士比亚、托尔斯泰、巴尔扎克、曹雪芹四个世界文化伟人的故居纪念地的高层管理者、研究者首次齐聚北京,彼此分享民族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传播经验。

  从文化传播的规律来讲,文化的传播总是从世界文化的制高点向其他区域蔓延,它不同于管理中的“木桶效应”的短板决定理论,而是一种文化传播的“水塔效应”和“灯塔效应”:只有在建筑的最高处建好了水塔,才可向所有用户提供用水;只有在大海中树立灯塔,才能引导船只循着正确的航道航行。因此,选择曹雪芹和红楼梦,就是选择中国文化的制高点,选择中国文化最具世界竞争力的代表,参与全球文化的竞合。

  文化传播的另一个规律是,文化的传播是一个长期的潜移默化的涵濡过程,不可能通过一次两次的活动,特别是政府活动一蹴而就。从北京举办奥运的经验看,西方发达国家十分警惕中国的“政治意图”,而对于文化的交流则更加正面。因此,传统的、民间的、学术的、大众的、非直接政治的、对话的、参与式的交流更具有可行性,实际效果也更好。

  美国专家在推出软实力之后,又推出巧实力理论,并运用于实践,我们应当从中汲取经验和教训。

  厚重的资源也必须经过创意转化,与当代现实结合

  北京西山地区正是曹雪芹当年创作《红楼梦》的主要居住地,北京植物园内黄叶村曹雪芹纪念馆,就是将曹雪芹当年生活居住的部分环境保留了下来。目前,海淀正在推动“三山五园”历史文化景区的建设,北京植物园也在积极筹备“西山故里”项目,要继续恢复西山地区的人文历史和生态环境,以博物馆性质建设历史文化景区,让后人更直观地了解《红楼梦》和曹雪芹。

  纪念曹雪芹,也要与当前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的文化需求结合起来,引导和培育新一代青少年的传统精神、民族意趣、文化素养和审美境界。特别是对当下6亿网民,以纪念活动的方式,传播富于内涵的文化正能量,引导网民进入民族文化深层,体验艺术,陶冶情操,敬畏文明,咂摸经典,消除戾气、躁气、浮泛之气,平和心态,讲求修养,更进一步增强爱国热情,创造更加祥和、亲切的社会氛围。

  我国是具有丰厚文化资源的文明古国,但传统的文化资源不能自动转化为文化生产力和文化影响力,必须经过精心的创意设计,进行创造性的“谋篇布局”,以文化创意产业的运营,来促进文化资源的现代转换。

  这就是我们今天为什么要纪念曹雪芹。


(编辑:高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