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箱帐号: 密码:
English日本語简体繁体

值还是不值?没那么简单!

时间:2013年11月22日来源:《中国艺术报》作者:童彦

值还是不值?没那么简单!

——从万达购入毕加索《两个小孩》看艺术品投资

  艺术,作为重要的文化创意产业之一,已成为中国经济建设战略创新重要的一环。在艺术经济化的过程中,如何把握艺术与经济的关系,推动艺术品投资等产业的发展,也日渐成为人们共同关注的焦点。

  11月8日,中国艺术界的“达沃斯”——第一届艺术对话经济论坛在北京开启。论坛上的热点很多,讨论激烈异常。其中,大连万达集团以1.72亿元拍得毕加索的《两个小孩》一事,引发热议。焦点集中在毕加索、梵高、莫奈等西方艺术大师的作品已然走入国内收藏家的视野,该如何看待这一趋势?市场的爆发又能否反哺艺术的良性发展?

  温桂华(苏富比[北京]拍卖有限公司总经理):最近西方艺术的话题在国内还是比较热闹的,原来西方艺术对国内艺术品市场的影响不大,包括人们的认知度和藏家的兴趣都不是很高。近几年,大家开始关注西方艺术,开始研究西方艺术,也开始购买西方艺术品,这是一个新的趋势。关于万达集团购买这件作品到底值还是不值,我觉得这个判断不应是孤立的,而是要对全球艺术市场的走向进行判断。整体的市场并非局限在某一个国家,因此在流通领域方面是比较成熟的,从价值方面也是稳步提升的,对于保值、增值比较有利。国内艺术市场的价格在近些年是跳跃式的发展,西方艺术品的进入会促使更多人理性地思考。

  龚继隧(中央美术学院特聘教授):在这个领域,我最常遇到的问题是关于一件艺术品估价的分歧。因为艺术品在不同的功能系统里会呈现出完全不一样的价值,它不是一个标准化的产品,也没有刚性需求,所以每个人的看法是迥然各异的。比如,拿一张古画问各个不同拍卖行的人一定会得到不同的回答。首先,这与我们整个艺术市场没有完备的真伪鉴定系统有关。其次,每个拍卖行的销售能力、业务专长也不一样。出于这样的原因,估值很多时候只是一个询价的过程,大家拿着看不懂的东西找不同的地方去咨询,最后得到一个各方都经过妥协的保守结果。我想关于估值,不管是理论还是实践,都面临着很多复杂的需求和挑战。艺术自身的特性与市场具有的波动性,以及虚假成交造成的干扰等等,都是不能逃避的难题。我认为估值需谨慎,另外要与套现渠道和交易平台做很好的结合。

  刘尚勇(北京荣宝拍卖有限公司总经理):过去讲艺术品收藏,近几年才提到艺术品投资。以前的收藏是纯粹的消费,现在则是作为一种工具,这是一个很大的变化。艺术品投资到底是什么?如果只是单纯的买画、买瓷器,几乎不会赚钱。投资者的短视是最根本的问题,因为他太看重一件东西值多少钱、涨多少钱。事实上,艺术品的投资投的不是艺术品本身,而是关于艺术品的话语权。世界上真正成功的艺术品投资人投的都是话语权,未来的定价权在他的手里,才算是投资成功。另外还有一个问题,我觉得也值得大家思考:艺术品投资给我们带来什么?很多人会说带来的是保值、增值。我想,如果你只是为了赚钱,往往会赚不到钱。在艺术品投资领域,最重要的是别人的尊重。通过学习和研究,你逐渐提升在国际上的地位,影响力慢慢扩大,得到大家的认可,那个时候你想向外输出价值才会很容易。

  徐永斌(中国艺术品资产共同市场秘书长):相信很多人都已经感觉到,整个的中国艺术品市场走到了一个十字路口。从全球的角度来看,目前的中国艺术品市场并不健康,因为它只是由短期交易和互相换手间完成的。艺术品真正的功能是什么?今天它被视为资产来对待,那么与此同时,对艺术品特性的掌握以及藏家心态的培养也应该相应提高。如果中国的艺术品只是靠行业内的人互相接手,靠一个狭窄的礼品市场来支撑,肯定是走不远的。我认为最重要的一点,是企业和家庭的资产应该进行一个多元化的配置,不仅是一种投资行为,还是一种规避未来资产风险的行为,更应该起到一个资金蓄水池的作用。看看身边,90%的人和企业不会把艺术品正式纳入投资的规划中,并不是他们不想,而是不敢。怎样使这些渴望进行艺术品投资的人敢于尝试,我觉得需要一个综合平台的统筹,以及一段时间的培育,中国艺术市场状况的改善不可能一蹴而就。


(编辑:单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