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嬛》带来越剧新的转身
《甄嬛》带来越剧新的转身
——访上海越剧院院长、著名戏曲编剧李莉
上海越剧院《甄嬛》(上本)剧照
“我一直有个小小的奢望——希望能借这部《甄嬛》,通过上海越剧院最年轻的演员群体,为这个剧院创造一个新的转身亮相。”这是上海越剧院院长李莉的由衷之言。越剧《甄嬛》(上本)不久前在上海天蟾逸夫舞台首轮公演后好评如潮。如今李莉正带领她的团队在总结首轮演出经验并开启长三角巡演的同时,也正式开始下本的创作,积极的市场反馈让李莉充满信心,记者日前在上海专访了李莉。
好演员要靠好戏来包装
记者:《甄嬛》(上本)首演的盛况让不少人感觉越剧的新创剧目确实很有市场号召力,可以说引燃了观众的兴奋点,找到了越剧发展新的突破口,经过市场的考量、口碑的考量,《甄嬛》应该说是找对了方向。
李莉:越剧的历史只有一百年多一点,其实并不太长,但是它能够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有如此迅猛的发展,应该说在很大程度上是依靠它所拥有的深厚的观众基础,对此我们有着深刻的认识。近些年,戏曲的市场逐步萎缩,对越剧剧种也有很大影响。越剧在上海的市场比起其他剧种来说还算是好的,但是我们一直感觉到危机重重,也深深地感觉到压力。具体说,我们的中生代演员群体成名于戏曲滑坡之前,她们的票房号召力和观众认可度都还不错,但是我们的青年一代演员群体,要想被观众比较快地认识和接受,其实是比较困难的。我们之前也尝试推青年演员的一些戏,但从市场反馈来说都不是太理想,因为我们一直以来是依靠窗口售票以及网上售票这样商业演出的方式走市场的,所以在这个问题上我们思考很多。这些青年演员中有经历10年左右的舞台磨练,有的是进院两三年更为年轻一些的,他们慢慢积累了一定的观众群,但是如何把他们作为一股力量、一个团体集体推出,最重要的还是要有好戏来包装,我想大戏也是最具说服力的。
流潋紫也是越剧迷
记者:请细致谈谈越剧《甄嬛》的改编故事,毕竟这部剧有很好的观众基础,既能吸引喜欢电视剧《甄嬛传》的年轻观众,又能吸引不少喜欢越剧却对电视剧《甄嬛传》并不太了解的老年观众,可以说做好了即是双赢的结果。
李莉:我们也是一直怀着这样的心思,又恰恰有个机缘在里面。去年电视剧《甄嬛传》热播的时候,院里的很多人都对我说这部剧很好看,适合改编成越剧,我一看有76集吓一跳,这么长的电视剧改编起来恐怕很难吧。正好去年夏天我带队到台湾演出,我在宾馆里用三天四夜把这76集《甄嬛传》完完整整地看下来,看过剧后挺兴奋的,觉得首先从编剧角度讲是可为的。于是回到上海马上就联系住在杭州的原著作者流潋紫,让我感到欣慰的是她首先是个越剧迷,越剧改编《甄嬛传》她是认可的,另外她对我们上海越剧院这个团队也是很信任的,所以她很慷慨地把这部小说的越剧舞台剧改编权无偿给了我们。
我们很快就启动了这个项目的创作。这个剧最难的也在改编方面,因为要把150万字、体量如此之大、枝蔓如此丰富的网络小说改编成越剧上下本顶多5个小时的舞台呈现,难度可想而知。上本选择了“入宫册封”、“失子出宫”、“清河王雪地护甄嬛”、“眉庄与温实初定情”、“重逢回宫”、“滴血验亲”等几个精华章节,进行浓缩、嫁接和再创造。上本结束在“滴血验亲”其实在电视剧里已是62集左右了,可以说已浓缩了大部分的内容。当时院里也有人提出可以做上、中、下三本,但是最终我们还是决定做上、下本,考虑的也是市场,因为出去巡演,可以下午演一场、晚上演一场,整部剧的魂没有散掉,演员在演、观众在欣赏时都是完整的一种感受,而上、中、下三本就必须拆开演,这个不利于后面的巡演。也正因为是上、下本,就要做到上本演完,吸引得观众下本特别想看,所以把上本结尾定在“滴血验亲”真假难辨作为最高潮结束,也有一个很大的悬念在里面。我们也一致认为首先是本子一定要做得扎实,后面铺上去的力量才能够得到进一步提升,二度创作上才能有所发挥,如果本子不行,后面再用力也白搭。
下本推出时将更有嚼头
记者:观众都很好奇,越剧版将流潋紫原小说中的皇后和华妃两个角色合二为一,并成了华贵妃这个角色,除此之外还有很多颇具新意的改编,比如将沈眉庄与温实初的感情线加强等,您作为这部剧的编剧之一,是如何思考的呢?
李莉:剧中的华贵妃,美艳跋扈,工于心计,当时决定将皇后和华妃的戏剧线索合并也是想让人物性格更为鲜明也更为突出,这在戏曲改编中是必要的。我们抓住了小说中皇后与华妃“想尽办法不让其他妃嫔生子”的这一主线,但其实华贵妃终身不能生育的事实却是更大的悲剧,当甄嬛小产郁郁寡欢又得知沈眉庄被人有意推下水时,皇帝找甄嬛吐露了那番真言,原来御赐华贵妃的合欢香中加入麝香使其终身不能怀孕是皇帝的授意,利用华贵妃牵制年羹尧才是皇帝手里的重要棋局。身为皇帝的他,多疑狠辣,所有人皆是皇帝手中的棋子,一旦有人搅局,就会该舍就舍、该杀就杀。尤其在下本中将着墨更多皇帝的部分,这就使得全剧蕴含了反封建皇权的立题立意,使得全剧除了儿女情长、诗情画意外,更增添了几分悲剧的力量。尤其在明年春天《甄嬛》下本推出时会觉得更有嚼头。
很多观众看电视剧《甄嬛传》时就对沈眉庄、甄嬛与温实初的那条感情线很牵挂,尤其是沈眉庄难产死去,温实初为保全甄嬛而自宫的情节着实牵动人心。电视剧中,温实初与甄嬛从小青梅竹马,温实初进宫当太医也是因为暗恋甄嬛希望默默守护她,考虑到舞台剧的人物关系不能太过复杂,越剧版将温实初的暗恋移植到沈眉庄身上,正是甄嬛与沈眉庄之间的姐妹情深,使得温实初甘愿冒天大的风险去救甄嬛。表现生死不渝的爱情、不离不弃的姐妹情,也更适合越剧来表现,凸现这个剧种柔美抒情的艺术特色。也就是说我们不会像小说或者电视剧那样花笔墨交待曲折离奇的情节,而是希望观众感受到的是浓郁的情和越剧的韵味。
老中青三代都用情很深
记者:此次《甄嬛》上本的首演,云集了8个越剧流派,平均年龄不满30岁的年轻演员,您对这些年轻演员的评价,对这个创作团队的评价如何?
李莉:应当说这部剧严格意义上讲,也是上越青年一代的第一部集体原创大戏。我们之所以选择《甄嬛》,也正是因为这部剧非常适合越剧,尤其适合这些有一定“粉丝”基础的青年演员,是典型的“戏保人”,也是充分考虑了演员、角色和流派的三位契合,排出了现在的阵容,并为她们配备了最资深的创作团队保驾护航。我们是真心希望越剧《甄嬛》能成为一部立得住、走得远的优秀剧目。除了我和黄嬿、蒋东敏编剧外,我们还聘请了导演杨小青、舞美设计胡佐、灯光设计周正平、唱腔设计陈钧、音乐作曲刘建宽、服装造型设计张豫美等各领域的名家共同参与。值得一提的是陈钧此番设计唱腔,严格按照人物的性格,将越剧旦角王派、金派、袁派、吕派和小生徐派、陆派、范派的声腔特色进行创造性地发挥,全剧唱腔设计完成后,陈钧曾在主创人员面前有过一次试唱,对唱腔要求严苛、以往总要唱腔设计“返工”几次的导演杨小青,对陈钧设计的唱腔“全线通过”,并连连称赞写得“有人物!好听!”。
其实,在青年演员集体的身后是上越的中生代甚至是老一辈表演艺术家在压阵,在剧本和唱腔刚刚出炉时,已是88岁高龄的著名越剧表演艺术家王文娟就用了整整一周的时间研究剧本和唱腔,然后她把饰演甄嬛的李旭丹叫到家中,给她分析人物,逐字逐句地教授念白和唱腔。扮演沈眉庄的史燕彬是“90后”,也是著名越剧表演艺术家金采风的关门弟子,84岁高龄的金老师也是亲自为爱徒指导念唱和表演。除了老一代艺术家用情很深以外,中生代艺术家钱惠丽、章瑞红、许杰、方亚芬、王志萍等,有的守在排练场,为青年演员把关指导;有的在排练后,为爱徒“开小灶”带教。这部剧的导演、被青年演员们爱称为“杨奶奶”的著名戏曲导演杨小青更是手把手地对她们悉心调教。这些青年演员也真的很能吃苦,她们也都懂得一点——机会难得!
越剧《甄嬛》(上本)剧情
“不是爱琼楼,偏做宫墙柳。”
古代,三位不谙世事、天真烂漫的少女甄嬛、沈眉庄、安陵容被选入皇家后宫,然而,后宫华丽的帷幕中却隐藏着杀机和血腥。
进宫后,沈眉庄连遭暗算,郁闷中另求情感慰藉,和青梅竹马的恋人鸳梦重温。安陵容受困于卑微的出身,不得不投靠后宫最有权势的华贵妃,以求保全自己。
甄嬛虽然得到皇帝的宠爱,但是不幸流产的遭遇以及好姐妹沈眉庄的被害让她看清了皇帝的真面目,心灰意冷的她自求出宫。出宫后的甄嬛在困境中和清河王两情相悦,结成生死伴侣。就在甄嬛享受爱情的甜蜜和为人母的喜悦时,却传来了清河王的死讯和自己父亲被诬下狱的噩耗,为了救父和保住她与清河王的爱情结晶,甄嬛不得不想出再度回宫的办法。
天意弄人,就在皇家仪仗前来迎请回宫之际,甄嬛却发现心爱的人原来还活着,“爱也不由人,恨也谁深究?”恋曲化成了悲愤的别歌,再度进宫的甄嬛生下了清河王的孩子,却发现自己已经落入了一个精心布局的陷阱,生路将绝。面对华贵妃的险恶用心、安陵容的背信弃义、皇帝的暴怒和猜疑,甄嬛和孩子命悬一线……
(编辑:单鸣)
· | 上海越剧院“小字辈”创造加场佳绩 |
· | “甄嬛旅美”让人忧 |
· | 越剧《红楼梦》:柔美中焕发生命力 |
· | 青春版越剧《红楼梦》长沙亮相 |
· | 越剧电影《李三娘》杭州首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