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风沙”带进音乐厅
将“风沙”带进音乐厅
——聆听第六届上海当代音乐周秦文琛音乐记
自2008年起,身在上海的我们托当代音乐周的福,每年都可以享受到丰厚的音乐盛宴。上一年结束后,勤劳的温德青总监也早早地筹划起第六届音乐周的各项内容,如作曲家、作品等等。问及为何选择秦文琛作为这一届的驻节作曲家时,温总监说:“他是一位很有观众缘的作曲家,对自然有深厚的情感,有自己的声音。”
此次音乐周在开幕式上演出了秦文琛的唢呐协奏曲《唤凤》,还举办了专场音乐会,包括《琵琶辞》《吹响的经幡》《风中的圣咏》三首独奏曲,《怀沙》《太阳的影子VIII》《风的挽歌》《大地晨曲》等四首室内乐作品,其中,后两首作品为世界首演。
对年轻的秦文琛来说,《唤凤》已是老作品了。它创作于1996年,1997年5月与谭盾、郭文景、唐建平同台演出。演出后不久,资深音乐学家李吉提教授使用了“雏凤声清”为题著文评论这一位年轻作曲家的作品,意喻其才华。本届当代音乐周中,此曲与杨立青、罗忠镕及德国作曲家约克·威德曼同台,采用西洋管弦乐队协奏的形式呈现。
专场音乐会的三首独奏曲中,《琵琶辞》为琵琶独奏而写,《吹响的经幡》《风中的圣咏》为古筝独奏而写。当代音乐创作中,努力去实现独奏曲的人,都是对自己有着高要求的人,何况,此三首作品可谓独奏作品中的精品。此次,《琵琶辞》仍由其首演者兰维薇演奏。另两首独奏曲是为古筝而作的姊妹篇,是套曲《向远方——为中国乐器而作的30首室内乐曲集》的其中两首。尽管它们每一首不是鸿篇巨制,但都有着绝对的精巧与趣味。在这首《吹响的经幡》中,全曲采用琴弓拉奏。这琴弓是特制的,连马尾都是常规琴弦的两倍,可见其蓄量之足。拉奏之下,古筝产生奇异而丰富的音色,既有弦乐的柔韧,又带着铜管乐的张力和气势,加上听者对古筝拨奏的联想以及标题的暗示,此曲可谓“一箭三雕”,从动作、呼吸到听感,全方位地调动起听者的神经,着实带给人如五彩经幡在空中飘扬的复杂感受。使用“粗犷、自由、兼融、变异”等各种用以概括藏北经幡风格的语言来描述此曲,也毫不为过。之所以有这样的效果,跟秦文琛对乐器的探索精神不无关系。在《琵琶辞》一曲中,作曲家亲自验证了谱面上的所有演奏法,并深度考虑了琴弦位置及其振动等因素,因而对这首演奏难度超高的乐曲,作曲家有着绝对的自信。在两首古筝独奏曲中,作曲家首先改变了古筝定弦方法,使琴码的右边得到具有喇嘛教音响特征的单音音群,左边得到一组完整的西方早期教会调式音阶。前一首乐曲的音高材料主要源自琴码右边的单音音群,而后一首《风中的圣咏》主要采用琴码左边的教会调式,与前一曲产生映衬,所采用演奏技法主要为左右手掌扫弦,得到偏于纯净的宗教音响和模糊、神秘的“合唱声”。
专场音乐会演出的四首室内乐中,《怀沙》算较早的作品,1999年由德国电台委约,为11件乐器而作。整曲聚集着巨大的能量,对比十分强烈,具有浓烈的戏剧性,却又被包容在非常细腻的情感之中。看其作品简介,原来它受到诗人屈原《离骚》的启发,并采用了其同名诗《怀沙》为题,融入诗篇所表现的丰富意象,难怪曲中诸多听似自由、狂放的灵魂闪现,各种形似随心、灵异的自然声响,直至震慑人心的对峙与冲突,正可谓“天马行空、气往轹古”。
曲终人散时,恰巧又碰到秦文琛,我祝贺他,说“今夜,你成为了一位将‘风沙’带进音乐厅的自然使者”。
(编辑:竹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