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界近日刮起一股“贵族化”旋风,一批制作极其豪华的精装书,定价动辄成千上万,甚至十几万元,而且拒绝推出平装本。以往人人买而读之的图书,如今竟也成了奢侈品,这无疑会加剧纸质图书的读者危机,因而引起了人们的忧虑。
大文豪高尔基曾说过:“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但是在当今网络时代,电子阅读大有取代纸质阅读的趋势,于是实体书店纷纷倒闭。为此,不少有识之士呼吁加强全民阅读。但书价如此之高,让人对购书、读书望而却步。据统计,我国图书出版品种居世界第一位,仅去年就出版了37万种图书。但在不久前的上海书展,一套《黄永玉全集》14卷特精装本亮相,标价高达12.8万元。平均每本超万元,令人咋舌。著名学者董桥出了一本薄薄的新作《克雷莫那的月亮》,100本限量版书在网上以每本不低于2000元的价格拍卖,结果普遍以3000多元成交,最贵的一本拍到5500元。此外,还有其他天价图书,如一套《王世襄全集》14卷精装,标价1960元;装帧设计名家朱赢椿的《空度》定价480元;即使是面向中小学生的科普书《十万个为什么》,一套也要980元,这对于普通家庭而言,有几家能够把此书搬回家?
其实,人们“不读书”的原因很复杂,既有网络、手机和电子阅读器等数字化阅读改变了人们的阅读习惯的因素,也有出版界鱼龙混杂、抄袭拼凑成风和伪劣图书泛滥损害了人们的阅读欲望的因素。但是,最重要的原因是书价太高了,动辄几百上千元定价的高门槛将众多读者堵在门外。曾几何时,买书读书,是我们原本普通的公共文化生活,为什么现在变成了奢侈的事情?文化图书成为奢侈品,人们买不起,于是便造成这样的后果:一是没人买,使文化市场更加凋零,书籍就成了社会的摆设。二是退而求其次买盗版图书,这虽不妥,但亦是无奈之举。“天价书”使得阅读变得“贵族化”,这显然与文化传播的需要是相背离的。知识是无价的,可书是有价的,但书价如果高得离谱,超过了购书者的承受能力,再好的书也就只能束之高阁了。
书价为什么这样高?这里面究竟有多大水分?出版界的逐利与浮躁,最直接的受害者是买不起书的广大读者。而且如今图书市场过度包装的问题也愈加严重,好好的一本书,弄得花里胡哨的,又是腰封,又是塑料皮,又是广告,让人眼花缭乱却没有多少干货,令人反感。
读书决定一个人的修养和境界,关系一个民族的素质和力量,影响一个国家的前途和命运。而图书成为奢侈品,这是在向平民读者显示文化的高傲。图书贵族化结果,必然是读者的贵族化——最后变成一些书只能是少数有钱人才能看得起,大部分读者想看也看不起。在推动全民阅读的今日,图书出版业要少点逐利和浮躁,而更应埋头于精神价值的创造与深厚民族文化的积累,为全社会提供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