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演的是秦国的表情”——访《大秦帝国之纵横》主演富大龙
在电视剧《大秦帝国之纵横》中饰演秦惠文王
“老子是爷们儿,中国的爷们儿” ,“干甚不让我死在战场上” ……看过富大龙主演的电影,总会有那么一两句台词、一两个场景是刻骨铭心的。 《紫日》中的农民杨玉福, 《天狗》中的退伍军人李天狗,越是普通的角色,富大龙越是塑造得让人过目难忘。千言万语凝结为一句被观众反复咀嚼重复的台词,这就是对富大龙演技的最大肯定。在近日热播的电视剧《大秦帝国之纵横》中,富大龙挑战了更具表演难度的秦惠文王赢驷。
“如果所有的皇帝给人的感觉都只是霸气,那还有什么意义。 ”
“我要忠于职业操守,忠于我们探寻历史的过程,不能一味讨好观众,这是最难的。 ”
对于演秦惠文王的难度,富大龙吐槽道:“今人拍秦惠文王的难度是百分之百的,因为史料中对这个人物的记载非常少,野史中也只有零星半点。很多人会把我们的电视剧和小说等文艺作品作对比,这是不合适的。我们的创作方向不是小说,而是历史剧。因为没有史料的基础,所以我们进行的所有创作都只能是对历史的演绎想象,我们会借鉴小说的一些东西,但根本目的还是追寻历史。这样一来,创作难度可想而知。 ”
一提到电视剧中的帝王形象,观众们可能会想到张铁林扮演的乾隆、唐国强扮演的雍正、陈道明扮演的康熙,而且一说到秦始皇就是霸道。但秦惠文王是迥异于观众的审美习惯和固有的印象的。富大龙说:“惠文王执政初期,只是君,不是王,仅相当于民国时期的军阀,他早期的人生宽广度不像唐太宗和宋徽宗时那么大。我不能让观众看到霸气,如果所有的皇帝给人的感觉都只是霸气,那还有什么意义呢?秦始皇之前的这几个王要让我演起来肯定不是一成不变的。这就和观众习惯上的思维要产生冲突,不可谓不难。秦惠文王的思想意识是在逐渐发展的,他的宏才伟略也是逐渐成熟起来的。最初的几集里,他比较冒失、热血,中年时期老辣,晚年疯了,他的一生有很多的局限和缺憾,我不想塑造神一样的惠文王。创作之初便觉得很多观众不一定接受,但我要忠于职业操守,忠于我们探寻历史的过程,不能一味讨好观众,这是最难的。 ”
在电视剧《陆军特战队》中饰演陆军特战队员陶虎
富大龙对自己表演要求“落在实处” ,用行话说就是演出“这一个” ,即这个角色塑造出来是独一无二、不可替代的。为此,富大龙下了大工夫,“在这仅有的一点史料的基础上,通过史书对战国时期诸侯国的描写进行综合提炼,让秦惠王身上有那个时期的王的共性。此外,通过阅读史书,我努力根据秦国的历史氛围和国民的精神状态来塑造角色。我演的是秦国的表情。而对惠文王的定位则是战国时期边陲小国的小军阀。这是历史的大坐标。他遵循的不是仁义礼智信,骨子里流着彪悍的血液,冲动、热血。现在一说起王就是霸气稳重,但惠文王显然不是,我在表演中赋予了他很多热血的东西,身上有很多蛮荒的气质。战国时期是中华民族的青春期,我希望能反映出那个时代的不安定感和秦国看起来离经叛道的文化。当时的秦国有一种非主流的气质,正是因为大胆,商鞅的新法才能在秦国慢慢取得实效。我把秦国的这种不守规矩、移风易俗的气质整合起来,融入进惠文王的性格中。他嬉笑怒骂,和臣子开玩笑,下座位给臣子斟酒。时人的评价是,简直不像王,没有礼仪。这些我都要在剧中传递出来。正是如此,秦国宣布的很多法令,别的国家是不理解的,其实每个法令的背后都是有实际利益需求的。因此,在演惠文王时,他的每场戏的都是有任务的,我在做功课时是很清楚的,比如这场戏要敲山震虎,联合诸侯,目的性很强。 ”
与一般的历史剧相比, 《大秦帝国之纵横》更为大胆、特殊的地方在于情爱戏几乎为零。富大龙说:“在我看来,这部剧里几乎没有情爱戏。每场戏一定有和国家利益有关。惠文王只对人才感兴趣,如果牵强地说有情爱戏的话,那就是惠文王与人才对戏的时候,我演得有点情爱的暧昧成分。 ”
尽管如此,但《大秦帝国之纵横》中还是有唯一的一处爱情戏,即秦惠文王劫持了魏国河东郡守的千金,在马车上冲动地亲吻了她,恰恰是这处可有可无的不经意之笔,丰富了惠文王的性格。富大龙说:“那场戏是闲笔。把前后的戏份连起来看,他的目的始终没变,就是拿她当人质,平安回国。在车上,临时起念,亲了她一口。尽管是闲笔,但这是君王身上游龙戏凤的作风,可以理解为真情流露,也可以理解为君王对这种事的满不在乎,喜欢谁就可以亲一口。这也是整部剧里唯一较轻松的戏,青年人萌发了爱情。在车上我吟诵了《诗经·魏风》的诗来形容郡守千金,有人指出这句诗是形容男子的。但这不重要,因为秦王的性格就是不和规制和跳脱的,而《诗经》烂漫的诗歌更是那个时代的朴素原始文化的浓缩和结晶。 ”
“演历史剧的时候,尽量在忠于历史的情况下,抛砖引玉,让观众对历史感兴趣,开始发问,这是演员的最大作用。 ”
“画得不像是欺世,太像是媚俗。 ”
对于历史剧与当代观众之间的关系,富大龙认为疏离感和美感是至关重要的。他说:“历史剧是演绎,不可能达到历史的高度。历史就是鉴,是镜子。我们通过看历史辨明善恶和自省,历史剧达不到这种深度。演历史剧的时候,尽量在忠于历史的情况下,抛砖引玉,让观众对历史感兴趣,开始发问,这是演员的最大作用。但不重视历史和穿凿附会都不太合适。齐白石先生说象形取意,这对表演同样适用。画白菜,跟白菜一模一样,画成照片,也代替不了照片;画得不像是欺世,太像是媚俗,在像与不像之间象形取意就是我塑造秦惠文王的艺术原则。对历史剧来说,第一要义是美感,我们本着一种客观的历史的态度,为观众表达古典的美更为重要。演古典戏肯定要比现代戏夸张得多,穿上古装后,我从中国戏曲中借鉴了很多程式化的表演元素,为的就是塑造戏剧上的陌生感和疏离感,这是审美上的诉求,就像古代画和现代派在风格上的区别。 ”
在电影《紫日》中饰演农民杨玉福
除了秦惠文王,富大龙还曾在电视剧《隋唐演义》中饰演隋炀帝杨广,饰演杨广则是截然不同的戏说风格,他说:“这是两种不同的表演风格。隋炀帝的很多故事是历史演绎,戏说成分占到百分之八九十。戏说的方式要黑白分明、立体鲜明、人物脸谱化。演义忠实的是小说原著,要生动。隋炀帝是小说中的黑暗面,必须起到衬托光明面的功能,只能把隋朝的黑暗成分集中在他身上。我也尽量把他的琴棋书画才艺加进去,包括他的诗文一点点塞进去。但是总的基调不能变,整体来说有一点点夸张和漫画化。惠文王基本上是正剧表演方式,也有演绎,但演绎只占百分之三十,其他的部分则是现实主义的风格。 ”
演历史剧的得心应手,离不了小时候中国戏曲对富大龙的滋养。他说:“我小时候学过中国戏曲。都说戏曲是程式化的,其实不是。当时师父给我讲戏,眼神一抬一挑的简单动作都让我揣摩好久,眼神的背后都是潜台词。每个动作的心灵视觉不一样,习惯、观念也不一样。作为一个演员,始终尊重审美,遵从真善美。每个人心里的真、美不是一个统一的标准,这才是艺术的真和美,是艺术的独特魅力。 ”
谈起拍电影的计划,富大龙说:“最近没有拍电影的计划,因为我喜欢的那种电影还没出现。我喜欢中国化、具有古典美的影片,但现在拍这种电影的机会太少。有人说电视剧不是艺术,我不这么认为,我都是很认真地去表演,而且电视剧的受众更多。只要能让更多的观众感受到真善美,我不在乎是什么艺术形式。”(记者 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