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艺>新闻眼

【大视野】工艺鉴赏徽州石雕

时间:2013年08月30日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

石雕摆件《欢天喜地》 蒋雨金

  近日,中国文联和中国民协联合举办的第八届中国(长春)民间艺术博览会在吉林省长春市举行,由安徽省黄山市黟县金星工艺有限公司董事长蒋雨金设计制作的石雕《欢天喜地》脱颖而出,荣获金奖。

  蒋雨金,中国民协会员、安徽省首批工艺美术大师,本次他选送的参赛作品《欢天喜地》为一圆盘形石质雕刻摆件,原料取自世界文化遗产西递固有的“黟县青”石材,采用徽州石雕镂空技艺雕刻而成。画面刻有六子嬉闹,六子童气可爱、各有所思、情趣别异、栩栩如生。作者通过独具的设计理念和精湛的雕刻手法,使整件作品彰显出徽州大地五谷丰登、六六大顺的美好景致,折射着古徽州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人们追求天人合一、返璞归真的生活景象。

  作为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徽州雕刻”是指在古徽州的区域内,具有徽派风格的木雕、石雕、砖雕、竹雕四种民间工艺的简称,主要用于民居、祠堂、庙宇、园林等建筑的装饰以及古代家具和各种工艺品的雕刻,具有浓厚的地域色彩。近年来,徽州雕刻以其独特的文化价值、工艺价值先后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徽州石雕在徽州雕刻工艺中最为独特,要求甚严、难度最大。首先表现在它的取材来源较为狭窄。徽州石雕取材来源主要有二:一是青黑色的黟县青石,二是褐色的茶园石,色泽有别,观感亦有差异。其次是它的题材受雕刻材料本身限制,不及木雕、竹雕及砖雕复杂,主要是动植物形象、博古纹样和书法,至于人物故事与山水则较为少见。最主要的是受石质材料坚硬、易脆易裂等特质的限制影响,对雕刻技艺要求极高,能在雕刻作品中同时施以平雕、圆雕、浮雕、透雕、镂空雕刻等刀法并运用自如者鲜见。

  蒋雨金自幼从师学习木工,后又涉足砖、石雕刻,在几十年的雕刻创作生涯中远离浮躁,清静心灵,在孤独和清贫中,以常人难以想象的心境,整日手握刻刀,与砖、木、石默默对话,在研发创作出大批三雕精品的同时,吸取前人精华,通过提炼升华,总结出五种工艺手法,即:疏密冲点法、凹凸比较法、阴阳表现法、远近透视法和粗细加线法。

  一、疏密冲点法:冲点是雕刻中的基本刀法,在具体运用时,要按作品的题材立意和预想达到的效果,决定疏密冲点的位置或部位,人为地加冲和点缀,使得材料的颜色变得丰富多彩而具有美感。

  二、凹凸比较法:根据作品的设计图案和背景,将作品局部凸出的势头,在有限的范围内,巧妙地过渡到无限的想象空间之中,能使小作品产生大视野,给人以一种一望无境的感受,在突出作品背景效果时常被采用。

  三、阴阳表现法:把作品所需部分分层、分面、分角度剔除或保留,以此来增强作品的立体真实感,给人一种视角的冲击,从而达到回归自然的效果。

  四、远近透视法:面对作品错综复杂的画面,要有条有理地交代清晰,使作品的图案露显适当,隐蔽自然,以三维立体视角,把人引入到自然深处的感受。

  五、粗细加线法:根据作品的布局需要,把静止的画面准确加上或粗或细的线条,使之大中有小、小中见大,从而给人的视角带来一种欢快愉悦的动感。

  蒋雨金将以上五种刀法运用自如、得心应手,并利用这五种刀法创造出一批徽州石雕精品。如石雕摆件《春野晨曲》荣获全国旅游商品设计大赛金奖,双面镂空石雕嵌入式笔筒,作为国礼赠送联合国前秘书长安南。更为可喜的是,这些作品经批量生产投放市场后畅销不衰。石雕精品《欢天喜地》在本次民间艺术博览会上荣获金奖,说明徽州石雕艺术正在越来越被认可和推崇。

杜氏刻铜

第八届中国(长春)民间艺术博览会金奖作品刻铜《女娲补天》 杜 平

安徽省第2届民间工艺精品展金奖作品刻铜《颍州古韵》 杜 平

  杜平,祖籍安徽阜阳,1960年出生于书香世家。父亲杜鸿年,是中国著名版画家,东北画派创始人之一。杜平自幼受父亲熏陶,酷爱书法、绘画、雕刻等艺术,尤其擅长山水人物和花鸟鱼虫。杜平在父亲的传授之下,继承和发扬了这项渐次销声匿迹的古老刻铜工艺。多年来,他在刻铜工艺上不断探索和研究,在刻铜艺术上自成一家。

  刻铜工艺最早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錾铜艺术,是錾铜艺术的再现与艺术创造,自古以来刻铜艺术就是皇宫贵胄、达官仕子、文人墨客所悉心追求的艺术珍品。杜氏刻铜工艺用材精良,以金属为纸,以刀代笔,是精心制作和适宜永久保存的珍贵礼品与收藏品。其工艺刀法清新,气韵婉丽;线条流畅,潇洒俊逸;造型独特,制作精细;古色古香,典雅高贵;题材广泛,内涵丰富;汇诗、书、画印成一器,花鸟鱼虫、人物山水及历史典故、乡土民俗和珍贵书画等均可篆刻。截至2012年底,已有多件杜氏刻铜作品被我国港澳台地区以及日本、韩国、葡萄牙、英国等国家公私机构收藏。

(编辑:苏锐)
会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