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代》引发的大风波
《小时代1:折纸时代》余波未尽,《小时代2:青木时代》便紧跟着登陆全国各大院线。郭敬明永远不会缺少拥趸,但对《小时代》的批判之声也同样不绝于耳。梅耶荷德认为毁誉参半是艺术作品成功的标准,这样看来,《小时代》业已功行圆满了。
笔者本人或许是年纪大了,抑或是家境贫寒,观该片总觉得格格不入,仿佛欣赏着另一个世界里发生的故事。笔者能够感到,制作团队似乎在追模张爱玲——试图穿透大上海的灯红酒绿,而直抵浮华背后的某种深刻与苍凉。可惜天命不佑,影片太过痴迷于奢华物象、富豪生活的展览,并不小心流露出置身其中的沾沾自喜,从而暴露了趣味的平庸和眼界的有限。在电影语言的运用上,无论是镜头调度、场景设置,还是音画协作、演员表演等,该片几乎都乏善可陈,只有偶尔出现的几个实虚焦配合的镜头、对帅哥美女面庞的特写,以及唐宛如不失时机的“发飙”,点缀着板滞平淡的叙事。除了顾里和唐宛如,主人公的性格也普遍趋于扁平。许是由于剪接问题,部分情节显得不连贯。显然,对于电影这一形式感颇强的艺术样式,主创们似乎还缺乏足够深切的理解与把握。
然而,《小时代》也绝非如部分网友吐槽的那般一无是处。无论它所描写的人际关系中,存在多少世故与算计,林萧与顾里等人的友谊历经考验,坚定如初;顾里成为朋友圈中的“女王”不仅是由于她富有,更重要的是每当朋友遇到麻烦,她总是第一时间出来帮忙;顾源尽管知道了顾里曾与其他男人有染,十分痛心,但最后还是宽容了顾里,继续他们的爱情;他们固然非常富有,但是这爱情却并不是金钱所促成——就像《简爱》中,简深爱罗切斯特,她的爱并不因他有一位疯太太而减少分毫,亦与罗切斯特是贫是富无关。也许顾源与顾里爱情的呈现方式相当另类,但是他们的爱情中毕竟包含着宽容、尊重、体谅等提升爱情品位的因素。
《小时代》中物什之奢华诚然令人咋舌,但是将其批判为拜金主义亦是言过其实。评价一部作品的好坏,不能以其描写了什么为标准。重要的是,作者如何看待和评价其所描写的对象和叙述的事件,即学术上所谓“隐含作者的态度”。我们看到,《小时代2》中,袁艺抛弃了自己的保安男友而对富二代顾源穷追不舍,顾源的母亲叶传萍也极力撮合二人,原因无非是两家是商业伙伴,双方的结合将带来生意上的利益。然而,叶传萍精心筹划的订婚仪式却被顾里抢尽了风头后一举捣毁,影片为袁艺、叶传萍安排了一个尴尬而荒唐的结局,从而传达出对利益驱动的婚姻、对拜金主义价值观的否定。
仅仅看到奢华的场景而无视影片所可能包含的正面价值,恐怕是观者、论者一叶障目所致。据笔者所知,郭敬明本人对奢侈品情有独钟,《小时代》在一定程度上无非是其真实生活的写照。而一名作者,是有权将其一不触犯法律、二不伤及他人、三不冲破文明底线的生活书写出来的,而这种生活在他人看来是否有深刻的意义或价值则是另外一回事了。
许多评论者忧心忡忡,唯恐《小时代》教坏了孩子们,这样的担忧其实大可不必。《小时代》无非是一群俊男靓女炮制出来给少男少女看着玩玩的片子,主人公的生活水平固然是多数人难以企及的,但是笔者善良地相信,正如大部分观看警匪片、武侠片的观众都不曾怀着从中学习杀人越货之技巧的目的,观看《小时代》的少男少女们也不大可能因为过不上电影里的生活而寻死觅活或者打家劫舍。谁的青春不充满幻想呢?“不切实际”恐怕正是青春的特征之一。电影本来就不是复制真实的生活,“代偿心理”本来就是人们欣赏艺术的心理动机之一,有什么可大惊小怪呢?
笔者以为,《小时代》不过是部商业片罢了,它真正给人带来的思考,恐怕是在影片之外的:是什么样的“大时代”电影市场和社会文化环境造就了《小时代》及其成功呢?这才是要紧的所在。
(编辑:竹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