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艺>新闻眼

杨绛先生102岁寿辰人文社推出《杨绛文集》

时间:2013年07月24日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易明

待人谨守忠恕 文章精益求精

——杨绛先生102岁寿辰人文社推出《杨绛文集》,年底将出修订版

 

  7月17日,杨绛先生102岁寿辰,有两则新闻引人注目。一则是杨绛将她和钱锺书的版税收入全部捐给清华大学,成立“好读书”基金会,迄今金额已高达1000万元。另一则新闻是人民文学出版社推出汇集杨绛先生主要创作和翻译作品的《杨绛文集》。

  据了解,人民文学出版社曾在2004年推出过《杨绛文集》,当时是8卷本精装版,另有平装本的《杨绛作品精选》(三卷本),精选杨绛散文作品两卷包括《干校六记》《我们仨》等以及小说和戏剧一卷。为满足更多读者的需求,这次人民文学出版社推出平装本《杨绛文集》,共约250万字。其中一至四卷为创作部分,第一卷小说卷选收长篇小说《洗澡》和七篇短篇小说;第二、三卷“散文卷”选收《干校六记》《将饮茶》《杂写与杂忆》以及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至新世纪之初所创作的全部重要散文,包括《我们仨》《钱锺书离开西南联大的实情》《怀念陈衡哲》《我在启明上学》等;第四卷“戏剧文论卷”,收入尘封已久的两部喜剧《称心如意》和《弄假成真》,“文论”部分汇编了作者评析外国文学名著的理论作品以及她论述《红楼梦》和谈文学创作与谈翻译等论文十四篇。第五至八卷译文部分则收入重要译作《堂吉诃德》《吉尔·布拉斯》《小癞子》《斐多》等。《杨绛文集》八卷本还收入了作者选订的照片和插图80幅,是一套相当有价值的研究资料以及个人藏书。

  杨绛先生国学造诣深厚,西学知识渊博,加之治学严谨,思想敏锐,她所著小说、散文、戏剧别具特色,均在读者中产生很大影响。这些创作跨度长达70年的作品,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们时代的演进轨迹,也展示了一个知识分子的心路历程。杨绛先生在研究外国文学的同时还翻译了多部世界文学名著,并为此撰写了一系列颇具创见的研究性论文,这些文章在外国文学研究界产生了良好的反响。

  杨绛先生曾说过,她不是专业作家,文集里的全部作品都是随遇而作。早年的几篇散文和小说,是杨绛先生在清华上学时课堂上的作业,或在牛津进修时的读书偶得。回国后在沦陷的上海生活,迫于生计,为家中柴米油盐,写了几个剧本。抗日战争胜利后,杨绛先在上海当教师,解放战争胜利后,又在清华大学当教师,业余写短篇小说和散文,偶尔翻译。知识分子改造运动后,杨绛先生调入文学研究所做研究工作,自称写论文屡犯错误,就做了翻译工作。由于翻译工作勤查字典,伤目力,杨绛先生为了保养眼睛,就“闭着眼睛工作”,写作短篇小说、散文。在整理文集时,杨绛先生说:“不及格的作品,改不好的作品,全部删弃。文章扬人之恶,也删。因为可恶的行为固然应该‘鸣鼓而攻’,但一经揭发,当事者反复掩饰,足证‘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我待人还当谨守忠恕之道。被逼而写的文章,尽管句句都是大实话,也删。有‘一得’可取,虽属小文,我也留下了。”

  人民文学出版社方面表示,计划在年底出版《杨绛文集》修订版,将收入2004年文集出版时没有来得及收录的文章,也会吸纳老人新近创作的作品。

  杨绛小传

  杨绛,原名杨季康,中国著名女作家、文学翻译家和外国文学研究家。祖籍江苏无锡,1911年7月17日生于北京。少年时代先后在北京、上海、苏州等地读书。1932年毕业于苏州东吴大学,获文学学士学位,当年考入清华大学研究生院,为外国语言文学研究生。1935年与钱锺书结婚,同年夏季与丈夫同赴英国、法国留学。1938年秋回国,曾任上海震旦女子文理学院外语系教授、清华大学外语系教授。1949年后,调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

  杨绛先生的第一部作品为短篇小说《璐璐,不用愁!》,于1934年初发表于大公报文艺副刊。40年代初,她连续创作了喜剧《称心如意》和《弄假成真》,这两部剧本写作和上演于抗战时期沦陷后的上海,当时引起很大反响。上世纪80年代以来,是杨绛创作的“新时期”,她以散文和小说两方面的创作成就引起世人注目。其散文代表作《干校六记》出版于1981年,畅销于整个80年代,在港澳台均出版了繁体字单行本,并被译成多种外国文字在国外出版。小说代表作《洗澡》(意即洗脑筋,系国内最早反映知识分子改造的文学作品),出版于1988年,在知识分子当中引起很大反响,作品亦被译成多种外国文字出版。

  作为外国文学研究家,杨绛先生写过多篇评析西班牙和英国文学名著的理论作品,如评论《堂吉诃德》《小癞子》和《塞莱斯蒂娜》等的文章以及论英国作家菲尔丁等。

  作为翻译家,杨绛先生的文学翻译成就卓著,除《堂吉诃德》外,她还翻译了西班牙流浪汉小说《小癞子》、法国文学名著《吉尔·布拉斯》以及古希腊散文柏拉图的“对话录”《斐多》等。

  跨入新世纪之后,杨绛先生在整理编订钱锺书遗稿之余,又创作了《怀念陈衡哲》《难忘的一天》和《我在启明上学》等多篇忆旧散文;出版于2003年6月的家庭纪事散文《我们仨》,则因其真挚的情感和优美隽永的文笔而深深打动读者,成为2003年的超级畅销书。

(编辑:高晴)
会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