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箱帐号: 密码:
English日本語简体繁体

基弗领衔新表现主义展览

时间:2013年07月08日来源:新京报作者:李健亚

“2013穷尽:德国新表现主义/当代艺术展”在中华世纪坛世界艺术馆展出。

图为柯娜丽亚·施莱默作品《最佳表现》。新京报记者 秦斌 摄

基弗《耶稣家谱》

  前天,“2013穷尽:德国新表现主义/当代艺术展”在中华世纪坛世界艺术馆开幕。其中,安塞尔姆·基弗的《耶稣家谱》领衔德国新表现主义家族亮相,并与尚扬、张方白等中国表现派进行了一次对话。

  6月15日,北京西部首个艺术园区展洲国际艺术区开园,并举行了“穷尽:德国新表现主义/当代艺术展”开幕展,亮相了基弗、乔治·巴塞利兹、约尔格·伊门多夫等6位德国新表现主义艺术家的作品。而此次在中华世纪坛的展览则是展洲国际开园的移师之展,也是其开园压轴戏。

  出现在世纪坛的展览上,依然以基弗《耶稣家谱》最为引人注目,为此策展人将其陈列在展厅入口,由此以基弗的“家谱”拉开了整个德国新表现主义以及中国表现派艺术家家族的帷幕。

  策展人黄梅博士告诉记者,在二十世纪西方艺术史上,第一个被提到的是表现主义,最后一个被提到的则是新表现主义。而此次展览亮相了德国新表现主义大师的作品。与此同时,德国表现主义和新表现主义对中国当代艺术产生很大影响。为此,展览中,她特意将中国中青年艺术家李学峰、杜春辉的作品陈列于基弗《耶稣家谱》之后,“这样可以营造一种对话和向大师致敬的气氛,此后中心部位又有尚扬、张方白等中国表现派中流砥柱艺术家的作品,最后乔治·巴塞利兹等则压在最后,掀起另一个高潮。”

  据悉,此次展览将展至7月18日,除了基弗等新表现主义大师作品外,还汇聚了来自德国、瑞士、波兰、韩国等14位国外艺术家的20幅作品,以及中国12位艺术家的20多幅作品。

  ■ 名词解释

  新表现主义

  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从德国开始的一个艺术流派,以表现自我为主旨,在画面、笔法、情调等方面显示了对20世纪初的表现主义的回归倾向。他们的作品主要表现缅怀民族传统的抑郁情境和反思战败历史的悲怆心态,有的作品鞭挞社会的丑恶现象,有的作品则嘲笑自己的无能。

  解读

  德国表现主义转到新表现主义有其文化传承及脉络。当时西方其他艺术家都不搞绘画了,但德国新表现主义则是重回绘画的怀抱,这里面彰显了其深厚的文化传统。这正好吻合了改革开放之后中国艺术家精神创作想表现的欲望,由此中国艺术家成为德国表现主义和德国新表现主义的粉丝。而经过30多年的发展后,中国艺术家也走出了自己表现的路子,甚至在某些方面去超越德国表现主义和新表现主义。类似中国艺术表现派代表人物尚扬等的创作有着中国文化的底蕴,中国水墨的影响也是一眼便能看出,其绘画语言与德国新表现主义是不一样的。口述:黄梅(策展人)

  ■ 作品赏析

  基弗《耶稣家谱》

  基弗创作的一大特色是画作与实物的结合,战争与死亡的主题弥漫其间,异常震撼人心,观者会被唤起与“二战”、纳粹、人文主义破灭等概念相关的命题。此幅作品画面中,基弗运用泥土和水作为材料,泥土干裂的肌理将深入观众的心灵,引发对西方几百年的人文主义传统在20世纪政治与军事的摧残下彻底解体的反思。


(编辑:苏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