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有天堂,必是图书馆的模样”——记安徽作家书屋创办十周年
薛飞,北京大学2012级本科生。虽然他来自那个没人听说过的偏僻小镇——安徽省定远县蒋集,可聊起《纳兰词》《三国志》和《农业百科全书》,他都曾经涉猎。在室友们好奇的目光下,他讲起了金兴安和作家书屋的故事。
2004年,金兴安这位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安徽出版集团编审做起了自己一直想做的事情。他说服家人,把多年积攒的稿费、奖金和几千册藏书捐献出来,创建了作家书屋。虽然书屋后来被列入省农家书屋工程,但建设与完善书屋的钱,还是来自金兴安自己的积蓄。作家书屋,为拥有4万多人口却没有一家书店的乡镇,打开了一扇通往广阔世界的窗。
作家书屋是镇上的第一个农家书屋,因为建在学校里,书屋里一多半是适合学生阅读的文学类读物和教学辅导丛书。10年间,书屋成为学子们温馨的港湾。
那里,是薛飞中学时代最爱去的地方,徽式建筑屋顶,北边有一个小池塘,周围满是竹子。屋内摆满了书架,架子上摆满了书籍,门口那一排木凳,承载了读书人多少时光。“每周五是借书还书的日子,一下课,大家都会争分夺秒地跑到书屋,去借自己想要的书。”读书的岁月在薛飞脑海中一直记忆犹新,正是在那里,他爱上阅读,爱上知识,最终走进了北大。
刚刚考上清华大学研究生的谢亚男,初中时与作家书屋相逢。“纯净无华的年纪读不懂美好的意象,读不懂诗人的情怀,却可以知道外面的世界纷繁多彩,明白未来不能停留在彼处。故乡的文化荒原的第一个书屋,使我有幸触及文化的根骨和陪伴一生的梦想。”谢亚男说。
谢亚男至今仍记得在书屋里看过的一句话:美是邂逅所得,是亲近所得,在我烦乱时,照见我心。“现在理解当年金兴安先生为何不顾艰难在故乡建起书屋,邂逅美是一种幸运,为少年创造邂逅美的机会是一种情怀。若有天堂,必是图书馆的模样。何其有幸,我曾在故乡漫山遍野的春天里触摸过天堂。”
还有不少像他们一样走出小镇的学子们,至今仍感念书屋对他们人生的改变。
现正就读于山东大学的薛洪涛,第一次走进作家书屋时还是个初中生,顺手拿起的一本《幻方》看后让他震惊:“它带给我的,是一次数学思维的变革,这种变革思维一直影响着我。”
受益的不仅是学生。书屋后盖起的三间瓦房,是农民阅览室,不识字的农民们,在那里可以看科技光盘。
作家书屋丰富了农民的文化生活,金兴安的坚持更是感动了很多人,各界都对书屋大力支持。王蒙为书屋题词“读书好”;作家张锲专程赶到蒋集,捐赠价值12万元的6000册图书;省市县领导和各地的作家、艺术家也纷纷寄来作品和藏书。至今作家书屋里已藏有各类图书4万余册,农业科技光盘200多张。今年1月,作家书屋荣获“安徽省百佳农家书屋”荣誉称号。
作家书屋像一面旗帜,在它的身后,出现了一个个富有特色的农家书屋。黄山市汤口镇汤口社区农家书屋在书屋里建立新华书店联系点,方便当地群众读书、购书;合肥市庐阳区三十岗风景村农家书屋,即将搬进超市……
(编辑:伟伟)
· | 文化遗产日人人是主人 |
· | 央视空中剧院十年播出941台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