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9日 星期三
邮箱帐号: 密码:
English日本語简体繁体

《寻路》:追求创新的史诗电视剧

时间:2013年06月24日来源:《中国艺术报》作者:高艳鸽

拍让观众自然而然感动的周总理

陈 力

   日前,由河北影视集团、华夏电影发行有限责任公司联合出品,金鸡奖最佳导演陈力执导,孙维民、王艺禅、牛犇、何伟、陈创等领衔主演的电影《周恩来的四个昼夜》在京举行专家研讨会。影片讲述了上世纪60年代初,三年“自然灾害”期间,周恩来来到革命老区河北武安伯延考察,却发现公社干部郭凤林有心隐瞒当地灾情。周恩来心里很清楚,以郭凤林为代表的伯延人民是怕自己的困难让党中央操心,影响全国这盘大棋。于是,他以一片真心,展开了这场充满艰难而又感人至深的调研之旅。

 

  这个电影缘起于一个周总理的故事,但是这个故事的背景挺难把握,发生在“三年经济困难”时期,于是,我们一起到当地体验生活,我们了解到,有很多老百姓当年见过总理,一提到这件事情就泪流满面。他们还没有说出话来,眼泪就哗哗地流出来,他们哭着说没有周总理就没有他们的今天。很多老人拄着拐棍过来跟我们诉说老区人民和周总理的感情。这个故事让我很感动。因此,我们找了这样一个角度,从周总理到伯延的四个昼夜切入。

   拍这部电影让我特别有感触。我拍了那么多电影,唯独拍这部电影中的每一个细节都让我难忘,每一天都让我感动,所以这部电影拍出来是不一样的。我们确实是在总理开会的会议室拍的,总理坐的椅子也是按照当年总理所在的位置摆的,现在的那些窗户已经换成了玻璃窗,我们又照着当年的原样重新做,努力去还原那个时代。拍总理走的那一场戏,我找了很多群众演员,可他们不是在演,而是发自肺腑地去挽留“总理”,他们觉得孙维民老师就是周总理,他们真的舍不得他走。当时,在现场我们都被感染了,当地的人世代相传这个故事,我都不用给他们说戏,他们的眼泪就已经出来了,所以在群众演员这方面,我们没花费什么力气。而且,影片中的服装,很多都是群众演员自己准备的,他们知道要拍这部电影时,特别热情、主动配合。我被周总理与伯延人民的感情所打动,这也是本片的立足点、着重点。

  尽管我被这个故事感动,被老区人民对总理的感情感染,但我们拍的时候并没有想些额外的东西,首先考虑的是怎样把一个故事拍好,怎么把我们的感动传递给他人,怎样把那个时代的情感表达出来。于是,我们希望有更多的人看这部电影,并计划带着这部影片走遍河北所有的老区。从5月29日开始出发,到现在我们走过了邯郸、武安、涉县、西柏坡、武平。此外,我们还带着电影去了很多学校。记得有一次,老师带着孩子们去看,并给孩子们留了观后感的作业,孩子们一听说写作业都有点抗拒心理。但是在看电影过程中,所有的孩子都流泪了,还有学生主动要求接受采访表达观后感,这是让我们很意外的。本来学校还安排了学生演出,结果,孩子们的眼睛哭得跟熊猫似的。我被孩子们的那颗心感动,他们的心因为这部影片和周总理联在一起。

  通过此次创作,我更坚信艺术是要体验生活的,有生活才有支点,创作者才能清晰地感受到真情流露和空想的区别,如果能做到让情绪自然而然地产生,那比光谈导演手法有多高要好很多。让故事和情感自然地发生和流露,带给创作者的灵感和给观众的力量也是截然不同的。

  (张成采访整理)


(编辑:竹子)
共2页  首页 |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 尾页 转到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