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青神竹编“玩”出高雅
初见陈云华,让人很难把眼前这个朴实的老头和拥有数亿元产值的青神竹编产业领军人物联系在一起。
今年66岁的陈云华可谓名利双收,虽然已到安享晚年的年龄,但他却闲不住,尤其是与竹编有关的事情,他更是亲力亲为。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青神竹编的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在陈云华手中,这项传承数千年的技艺被进一步发扬光大。青神竹编不仅为四川省青神县带来了名气,更为从事竹编的3万户青神农民带来了每年每户3万元以上的收入。
出生在青神的陈云华和很多当地人一样,自幼就跟家人走乡串户做篾匠活。他在10岁的时候就能编些椅子、扫帚、簸箕等生活用品,以补贴家用。年轻时,尽管陈云华当过老师、干过摄影,但他一直没有放弃过竹编,他常常在思考如何把竹编编得更好看些,但在上世纪80年代,竹编产品仅停留在生活用品阶段,陈云华的这个超前的想法并不被人看好。
“经过反复试验,1986年,我终于编出了第一幅能被称为工艺品的竹编作品《赤壁赋》。”回忆起自己的第一幅作品,陈云华依旧感慨万千。这幅作品后来被送到眉山市三苏祠代销,居然被一位美国游客花400美元买走——在当时,一个竹编的暖水瓶套只卖0.6元人民币。第一幅竹编艺术品的成功,让陈云华坚定了竹编产品走高雅路线的选择。
真正让陈云华声名鹊起的是他的《中国百帝图》。上世纪90年代初,陈云华参加了一个前往台北的民间艺术交流团,一位外国游客用4.8万美元购买了他的《中国百帝图》。这使他再一次看到了国际市场对青神竹编的认可,坚定了竹编作品走艺术品路线的信念。
为了做大做强青神竹编,1984年,陈云华在青神县南城乡举办了首期竹编艺术培训班,对村民进行竹编技艺集中培训。此后,陈云华又创办了竹编厂,兴建了中国竹艺城和四川省青神县云华竹旅有限公司,并采用“公司+农户”的模式,带动3万户青神农民走上竹编致富路。目前,青神农民主要从事竹编家具、竹编包装、平面竹编3个系列的竹编产品生产,每个农户编竹平均年收入最少3万元,最多10余万元。
如今,以竹编为核心的竹产业已成为青神县县域经济的重要支撑之一,形成了竹编、竹浆造纸、竹木加工等六大产业,拥有云华竹旅、美联家居、西龙纸业等竹业龙头企业8家。2010年,青神全县竹产业总产值达到8亿元,带动农民增收2.5亿元。
对于青神竹编未来的发展,陈云华充满期望:即将兴建的竹编产业园将进一步做强做深竹编产业链并发挥龙头效应,进一步推动竹编产业的发展。到那时,青神竹编这项历史悠久的古老技艺必定会再现辉煌。
(编辑:苏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