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出版,胜算几何?
发展与掣肘。(作者:曹一绘)
对数字出版的不同理解
近几年大家常见到媒体报道称,中国数字出版年增长率高达50%,远远超过传统图书出版的年增长率。甚至有媒体说,中国数字出版的总量在2009年就已达到800亿元,超过了传统出版的总量。
但是,作为一名做传统出版的人,我至今没有感到数字出版的强大压力。不仅是三联、中华、商务这些品牌老社,整个中国出版界的传统出版业在近些年也都一直处在增长之中。不同于实体书店受到网络书店的挤压,在整体范围内暂时还看不出传统出版与数字出版存在此消彼长的对应关系。
所以,在这里首先需要界定一个概念,究竟何为数字出版?
事实上,媒体报道称数字出版总量已经超过传统出版,是因将电子游戏的“出版”归入数字出版之中。若不算电子游戏,中国的数字出版总量其实非常小,对传统出版还没有形成真正的冲击。
拿我所在的三联书店来说,我们掌握数字版权的图书有2500种以上,但我们只拿出了不足200种去做数字出版尝试,所占比例不到10%。尽管有些出版社在数字出版方面显得更主动、更积极、更大胆一些,但一般来说都还只是在摸索和试探,很少有传统出版社与网络商全面合作进行数字出版。
相比于西方国家的出版现状,我们还存在不小差距。在欧美,很多出版社电子书的收入已超过纸质书,但在我国,不少出版社甚至连去数字出版中试水的勇气都没有;在美国,亚马逊网上书店的电子书销售额已超过了纸质书,但我国的三大网上书城(当当、卓越、京东)的纸质书销售都在逐年大幅攀升,而电子书销售却一筹莫展;在英国,牛津大学出版社已宣布《牛津英文词典》今后不再出纸质版,但在我国,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仍然是最为畅销的工具书;最近,美国的《新闻周刊》也决定停发纸质版本,但在中国,《三联生活周刊》2012年电子版的收入,大约只相当于纸质版收入的1%。所以,如果说西方一些出版社已进入可依靠数字出版物盈利的时代,我们则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编辑:子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