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从文化遗产保护中获得自信
新华网北京5月18日电(记者李惊亚 李劲峰 李克瑶)流传于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的高龙文化是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起源于唐代的民间舞龙艺术。随着农村改造为社区,卡拉OK、跳交际舞成为人们热衷的娱乐活动,有一段时间,高龙在当地人看来感觉不入流、有些“土气”,会扎龙、舞龙的居民越来越少。
当卡拉OK等风潮过后,汉阳区居民的目光开始回归到老祖宗留下的民俗艺术中。在社区组织下,高龙爱好者们成立礼仪公司,专门为各类开幕式、庙会、节庆活动提供“压轴”表演,这也成为社区部分居民重要的收入来源。
“高龙的再度兴起,能够让部分人获得可观收入倒是其次,关键是在舞龙中让我们找到了自身诞生和繁衍的文化土壤,不由得为先人的创造与当代的传承感到自豪。”汉阳区高龙队骨干队员陶冬严说。
多年来,中国政府高度重视保护文化遗产,并通过发掘、修缮、建博物馆、培养传承人等方式抢救并展示各类文化遗产。这和民间百姓自发的传承热情,形成了良好的互动。
《2012年中国人权事业的进展》白皮书说,到2012年底,中国有世界遗产41处,总数居世界第三。有29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目录”,7项入选“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1项入选“优秀实践名册”。
近代中国曾遭受屈辱侵略,在向现代社会转型过程中屡受挫折,导致一些中国人认为本国文化落后,认可度不高。而通过近年来的文化遗产保护,激发了中国人对传统文化资源的重新认识与欣赏。
北京大学专职教授郭大顺指出,文化遗产承载着民族自豪感,在国际社会竞争激烈的今天,文化遗产保护有利于解决国家的历史文化认同,能够架构国民心灵最深层的部分。
保护文化遗产,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和潮流。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布《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为世界各国树立了全新的遗产保护理念和法律准则。到2012年,已有超过190个国家加入该公约。中国已于1985年加入了该公约。
在保护中,中国的文化遗产也更多融入现代元素:传统刺绣代表——南京云锦正登上国际时装舞台;昆曲人物“生旦净末丑”动漫造型,将在大型昆曲元素3D动画片《粉墨宝贝》中亮相……
与此同时,中国文化遗产保护经验日益受到国际社会关注。山西古建文物专家柴泽俊主持修缮完残破率达95%的崇福寺后,撰写的《崇福寺弥陀殿修缮工程报告》,成为中国文物建筑保护方法和技术领域的优秀著作,在海外文物界获得甚高评价。
学者还表示,中国对于传统文化的认知与传承,将是建立在现代而理性的观念上的,是积极、健康的继承与发扬。
“中国人不搞民族虚无主义,但也拒绝民粹主义,保护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可以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觉提供强有力支持,中国人将从中获取更多的自信。”武汉大学国际文化创新研究中心主任傅才武说。
(编辑:子木)
· | 抢救文化遗产民间在行动 |
· | 李宗伟:分享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思路与经验 |
· | 首师大申报设立“文化遗产”专业 |
· | 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论坛举办 |
· | 面对历史,请揣一份小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