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箱帐号: 密码:
English日本語简体繁体

幸福生活谁守护?——电视剧《有你才幸福》聚焦“老无所依”

时间:2013年05月09日来源:《人民日报》作者:

  家庭伦理剧近年颇受荧屏青睐,然而千篇一律、杯水风波般的家庭琐事过度消费了这一创作题材,不断挑战观众的耐心,同时削弱了这一影视类型的艺术生命。影视剧创作如何在艺术表达、思想情怀上实现坚守与突破?今天的时代背景下,怎样的家庭伦理剧才能引发观众共鸣?日前刚刚在央视播出完毕的电视剧《有你才幸福》,引起观众、文艺评论界和业内人士的广泛关注。

  本期“文化圆桌”邀请演员、评论家和播出平台负责人从不同角度解读家庭伦理电视剧的创新之路,希望能对当下的影视创作有所裨益。

  ——编者

  演绎人生笑与泪

  李雪健

  有人问我,对《有你才幸福》的热播有没有预期,我说不敢预期,但是有期待。这种期待源自整个创作团队对这个戏的认同和投入,更源自我们对老龄化问题及其带来的社会、家庭等方面新问题的关注。

  全剧组的工作人员都非常敬业。大家一起努力,希望把这部戏做出“味道”,能让观众看完回味。原著小说把很多个人在社会底层的经历和体会写进去了。编剧对个人经历进行“社会化”改造,让大家认同,这是艺术创作最核心的东西。良好的创作氛围,让我们从剧本到制作,没有脱离生活和实际,没有回避社会的新问题、尖锐问题,也没有盲目地把矛盾推向极致,做一些情绪化和概念化的解读。普通老百姓是最伟大的,我们不能把他们当成“小丑”去演。

  饰演祺瑞年带有我个人的很多体悟。以前感觉60岁就是老年,而到今天,感觉60岁是正当年。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寿命一长,老龄化的问题就出现了,两个孩子要面对四个老人,这种矛盾是以前没有过的。这些大家并不陌生,只是没有引起太多关注。而我作为演员的责任,就是希望唤起大众的关注和重视。

  这部戏不仅写老人,也通过老人的视角讲述变迁中的社会现实,电视剧内容层次饱满,所以很容易引发观众的共鸣。老年人和年轻人的价值观在这部戏里产生了碰撞,也产生了互补。比如关于钱,过去日子没有现在好,对这个问题看得很轻,现在生活比过去要好很多倍,反而把钱看重了,这是一个需要探讨的问题。祺瑞年那几十万元的拆迁费,一直被儿女们惦记着,但戏演到最后,大家真正在乎的还是情,并不是钱。他对儿女的爱,换来了儿女对他的理解,也唤起了大家对亲情的重新认识。这一系列人物的转变,让这部戏有了味道,有了人文关怀。

  片子结尾,祺瑞年第一次坐上了飞机,面对浩瀚的蓝天,他觉得自己很渺小。对于他们来说,活到了这个年纪,也收获了一些圆满,但未来仍然是个未知数。我就想在结尾和观众探讨这么个问题,这个人物是“笑中带泪”的。电视剧结束了,但生活仍在继续。对于老年问题,我们为什么要包容,要给予关注?因为这个包容和关注不是一时的,它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的。

  这个“笑中带泪”也正是《有你才幸福》的不同。像我以往演的《渴望》、《搭错车》、《父爱如山》、《美丽人生》虽然都是用善良引起大家的悲悯,但是祺瑞年这个人物在塑造和刻画上显得更丰富,是让大家在笑中含着泪。有哭有笑、有苦有甜才完美。做一名演员,就是从“不懂”到“懂”,慢慢再从“懂”到通过角色传达自己人生的认识和观念。同样是演父亲,这个人物传达出的和以前是不一样的。“认认真真演戏,清清白白做人”,是老前辈们留下来的话。这么多年,对我来说,不变的是一直在以这个标准要求自己,而变化的是,为了让观众认可和接受,一直在提升自己的认识,传递更新的理念。

  回归到我们演员和创作人员的本质,就要做能留下来的作品,不是赶时髦,也不是为了纯粹的消遣,是想让这部作品有生命力,让它在人民的心中留下来,这是我们的追求。当然,“留下来”这三个字虽简单,慢慢挖就深了,很难做。我们能感受到多少,能表现出来多少,这是我们的能力问题;但是,有没有努力去感受,认真去表现,这是态度问题。我们的态度和期待就是创作的本源。然而作为一名演员,就应该对得起“演员”这两个字,因为这不仅是一份职业,更是一份责任。

  (作者系演员)

  为幸福生活“造梦”

  罗明

  随着《赵氏孤儿案》、《有你才幸福》等电视剧的热播,“好戏出央视”的理念和目标逐渐获得业界认同和观众认可。尤其是综合频道黄金时段的电视剧,严格执行“好戏”和“大戏”标准。“好戏”意味着中国电视剧的最高水准,在某一方面有突破、有引领、具有标杆性,“大戏”意味着能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并产生一定的影响。这既是对电视剧生产创作者和运营管理者的要求,也是对广大人民群众的承诺。

  《有你才幸福》以扎根现实的剧作、平实质朴的影像、细腻感人的表演和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创下今年央视一套收视最好成绩。媒体称赞该剧是一枚打动人心的“催泪弹”。评论界称赞,该剧涉及的诸多民生问题,如拆迁补偿、黄昏恋、房产争夺、啃老、空巢等,贴切到位,有现实针对性,让观众体会人生百味,呼吁大家用实际行动关心老年人。

  平凡、质朴、真实、感人是广大观众对这部电视剧最大的褒奖。《有你才幸福》收视和口碑的双丰收,证明了这部电视剧创作的认真态度和优良品质,这是对我们选择这部剧的鼓励和褒奖。这部电视剧虽然直面现实,聚焦老龄社会的普遍矛盾,但没有把关注点停留在对矛盾的揭示上,而是着力表现人的情感体验与道德选择,用真诚、善良、希望和关爱来构建超越经济利益和个人利益的价值观,实现对观众的价值引导,传递社会正能量。换言之,《有你才幸福》虽然是一部家庭伦理剧,但跳出了家庭伦理剧的窠臼,用一种积极乐观的笔调表现老人勇于追求幸福、追求自我的人生状态,用真善美的艺术表现感化了观众。

  人民群众对戏剧和故事的审美习惯和文化需求由来已久,电视剧很好地结合了戏剧要素和视听媒介,这种节目形态和艺术样式相对稳定,并有较强的可持续性和广阔的创新空间。文化工作者,有责任和义务利用电视剧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好的服务,多向观众提供一些向上、向善、向美、向和、向外的作品——向上是指主题立意的积极引领;向善是中国文化与传统道德的内核;向美是我们贯通古今的美学追求;向和是要传递和谐社会的价值理念;向外是用全世界的通用的影像语言讲述世人接受的故事。电视剧创作和播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应该是让它感动人民,深入人心,走向世界。

  影视作品通过视听叙事为观众构建一个艺术真实的世界。虽然是虚构的艺术,却传递真实的情感和理念,并参与塑造一个民族的价值观和精神品格。现在,我们都在不懈地追求美好梦想,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而不懈奋斗。具体而言,中国梦是属于全体人民的梦想,普通百姓的梦想。站在国家电视台的层面上,我们播出的影视剧作品应该努力为人民群众打造属于自己的“中国梦”,关注人民、反映社会,用健康的价值观滋养受众的精神世界,用积极的文化助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作者系中央电视台总编辑)

  烛照人性 饱含温情

  彭程

  电视剧《有你才幸福》备受关注,首先归结于题材兼具当下性和普泛性,契合社会关切。它聚焦老年人的生活困境,将他们与儿女关系的复杂纠结,渴望得到理解和关爱的情感世界,描绘得淋漓尽致。中国正在急速迈入老龄化社会,众多观众从电视剧中看到了这种变化带来的诸多问题。作品让人内心隐痛,但也有助于唤起人们的悲悯之情——小到对于年迈父母多一份理解和呵护,大到对于一个数量庞大的群体予以瞩目和同情。

  这部电视剧以都市生活为背景,家庭叙事为骨架,伦理思考为指向,具有很强的直面现实和烛照人性的批判力度。社会转型期的变动剧烈而广泛,在家庭层面上,延续了几千年的几代同堂、子孝父慈的传统结构和伦理秩序被改写,原本温情脉脉的人伦亲情,很大程度上让位于对金钱利益的掂量算计。作品对在这种变化中的人性浇薄寒凉的一面,揭示得充分而犀利,通过几个不孝子女对父母拆迁补偿款的觊觎,揭露了亲情是如何被物质异化的,展现了传统道德伦理沦陷的危机,具有叩击灵魂令人警醒的强度。

  一部具有深度和力度的作品,在对生活进行具象展示的同时,也总是致力于追求思想的含量。《有你才幸福》剧名已经给出提示。在生活和生命质量备受瞩目的今天,有关幸福的话题无疑最易拨动心弦。这部电视剧对幸福本质的形象化揭示,给人启示。幸福,尤其是老年人的幸福,有赖多重因素。《有你才幸福》中的“你”具有多义性。首先是伴侣间的心心相印、相濡以沫。其次,来自子女的情感慰藉。随着时代变迁,传统在赓续中面临中断之虞。剧中祺满雨、沈洁夫妇不尽作为晚辈的责任义务,只知一味索取,令人愤慨,但电视剧对代际间龃龉争执的处理,却颇为耐人寻味:不回避对小夫妻行为予以价值评判,始终小心翼翼地将矛盾维系于一种斗而不破的状态。这既源自对生活真实性的尊重,也未尝不是对于理想家庭状态的期待。如果这样理解,我们对结局呈现的家庭成员间的和解以及人物性格转变,也许会有一种更为开放的解读。此外,为自己找寻一种恰当的精神寄托,也对提升老年生命质量至关重要。祺瑞年等一群退休老人,以结伴研习演出京剧自娱,为情感觅到了一处栖息之地,让暮年的生命获得了新的生长。所有这些,既有功于建构个体生命的尊严,也关涉社会和谐。此外,电视剧还标举了主体对待幸福的姿态,揭示了一个道理——人应该作自己的主人,要“活出自己”,大胆追求属于自己的幸福。

  不少家庭题材电视剧热衷表现杯水风波,婆媳姑嫂关系被处理得剑拔弩张。相比之下,《有你才幸福》体现了对生活真实和人性逻辑的尊重,以一种沉稳、扎实的写实品格取胜,没有刻意追求强烈的戏剧性,没有明显人为化的矛盾冲突。特别是李雪健、刘佩琦等人的出色表演,举手投足之间,将内心世界的风起云涌、潮涨潮落,表现得炉火纯青,令人想到那个“静水流深”的比喻。这些都有效地提升了这部电视剧的美学品格。

  (作者系《光明日报》文艺部主任)

 


(编辑:伟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