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月文化课补习花费15万 “短视化”艺考值吗?
新华网长春4月14日电(记者 郭翔、高楠)春节过后,全国各大艺术院校陆续发榜,收到艺考合格证的学生开始了文化课的“背水一战”。与准备专业课的花费相比,文化课补习费用堪称“天价”。然而,重金补习的背后却是艺术类专业的供过于求,就业情况“乱七八糟”。“短视化”艺考值吗?家长怎样引导孩子的艺术兴趣培养?
三个月文化课补习花费15万
勇豪是吉林省长春市一所高中的艺考生,今年的3月份他接到了吉林大学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艺考合格证。距离高考还有不到三个月的时间,他和许多艺考大军中的高三学生一样,正在奋力补习文化课。
在刚刚结束的第二次模拟考试中,勇豪的分数是460分。虽然与去年吉林大学播音与主持专业在吉林地区的录取分数线仅有20分之差,但他丝毫不敢懈怠。“我从高一就开始补习文化课,上大班授课,现在高考临近,父母为我在补习学校报了‘一对一’授课的高级班,90分钟的课收费600元。”勇豪说,“因为我的文化课基础还可以,所以不用天天补习,我周围很多参加艺考的同学现在都是全日制脱校‘恶补’文化课。”
正如勇豪所说,春节过后,长春的各大艺考文化课补习学校“爆满”,有的学校甚至一“位”难求。
“年后就有很多艺考生到我们学校‘一对一’补习文化课,如果孩子肯学,模拟考试350分的成绩,补习后提高100分应该没问题。”长春市同志街上一家大型补习学校的刘老师说,“现在离高考只剩两个月,早报还可以安排到老师,晚了就不好说了。”
刘老师介绍说,“全日制”的艺考生每天学习8个小时,补习费每小时210元,两个月总费用在6-7万元左右。吉林大学附属中学附近的一家补习学校的胡老师则表示,高考前三个月的补习费得15万,一线城市更贵。
艺术类就业“乱七八糟”,专业对口难上加难
与火热的艺考相比,艺术类专业的就业形势并不乐观。刘俏含4年前毕业于吉林省一所重点本科院校的播音主持专业。“我们班有49人,但毕业之后从事播音主持相关工作的不到20人。”刘俏含告诉记者,她的同学从事什么行业的都有,可谓“乱七八糟”,而她则选择了成为一名公务员。
“班级大部分同学是为了上重点大学才选择学播音主持的,基本都是‘临阵磨枪’式的学习专业课,零起点。”刘俏含说,“专业能力不强或者说缺乏天赋也是我们就业时专业不对口的重要原因。”
曲海红说,艺考逐年升温,而艺术类岗位的需求有限,毕业生供大于求。今后一段时间,大部分艺术类毕业生灵活就业仍将是“主流”。
中国社科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2012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中,动画、艺术设计和美术学等艺术类专业成为失业量较大,就业率低,且薪资较低的“红黄牌”专业。
事实上,早在2012年2月,上海市教委就将艺术设计、表演、动画、播音与主持艺术、广播电视编导等艺术类专业列入“年度预警专业”。因为这些专业连续多年就业签约率较低,所以建议艺术类院校压缩10%的招生规模。
特长培养与就业如何统筹兼顾
黄浩是吉林省某高校播音专业的系主任,他已经连续8年担任播音专业加试的评委。“从近几年艺术加试的趋势来看,学生的整体专业素质较早年有所下降。”据黄浩介绍,现在很多参加艺考的学生并非如己所愿,而是父母之命不可违。高不成低不就的文化课成绩让他们在高考“正规军”的“千军万马”中失去竞争力,于是参加艺考成为他们“曲线上大学”的另一条出路。
“强扭的瓜不甜,现如今很多家长从小就培养孩子多种艺术特长,繁重的学业压力和额外的特长培训负担让孩子们苦不堪言。”黄浩说,“不可否认,从小培养艺术特长可以让孩子增加艺术修养,提高审美能力。但是也有部分家长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把特长培养当做是考取大学的一个砝码,‘牛不喝水强按头’的教育方式只会禁锢了孩子的天性,对孩子未来的就业发展不一定具有积极的引导作用。”
黄浩认为,兴趣是就业方向的指南针,没有兴趣的工作是无法做好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应全面发展,家长要做到让孩子们自由成长,合理引导。带有功利色彩的兴趣培养会让孩子迷失了未来就业的方向。
“改变艺考过热的现象并非一日可成,需要考生、家长和社会整体观念的转变,不唯学历论高下,改进人才选拔制度,形成因材施教的人才培养环境。”黄浩说。
(编辑:子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