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耿丹心 风骨峭峻——越剧《马寅初》观后感
越剧家乡浙江省嵊州市越剧团日前在长安大戏院演出现代戏《马寅初》。这是为纪念著名经济学家、教育家、人口学家马寅初诞辰130周年而精心策划和制作的优秀剧目。1997年在重新出版的《新人口论》题记中有这样一句话:“谨以此书献给马寅初先生,他一度被辱没的智慧之音,永远使后人警醒。”越剧《马寅初》鲜活地再现了马寅初的伟岸身影和人格魅力,让后人聆听“他一度被辱没的智慧之音”,用浩然正气谱写了一曲激荡人心的正气歌。这是家乡人民献给马老的一份虔诚的礼赞。
笔者在观剧之前曾有两点疑虑。一是剧作在马寅初波澜壮阔而坎坷曲折的一生中,如何撷取最能展现人生境遇的段落,包括《新人口论》所遭遇的不公正批判,是正面写还是回避?二是清丽婉约的越剧如何表现主人公刚直不阿的性格和激越高昂的“智慧之音”?走出剧场,我为这个创作集体付出的艰辛和智慧所折服。剧作者姜朝皋和导演韩剑英以及马寅初的扮演者张伟忠呈现给观众的是血肉丰满而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婉约与阳刚并存的音乐唱腔,齐整的演员阵容以及大气精致的舞台呈现,让观众感受到越剧之乡的越剧团可贵的艺术追求。
剧作没有简单描摹马老坎坷孤独而壮美的百年人生历程,而是努力再现人物所处的典型环境和历史氛围,着力寻找人物的性格特征、价值取向和情感的支撑点,选取其情感最丰富、内心活动最活跃和最强烈的事件,来组织戏剧情节,塑造典型艺术形象。于是,在重庆痛斥蒋家王朝,被囚上饶集中营,身陷囹圄之际,面对威胁利诱,毫不动摇;登上天安门城楼参加开国大典,张开双臂拥抱新中国;身任北大校长,爱党爱国,光明磊落,为人师表;为民族昌盛而献诤言,发表《新人口论》,为此受到不公正批判,为捍卫学术尊严和真理而宁折不弯;桑榆晚晴的人生境遇,为国为民奋笔写《农书》,并在“文革”之际毁之一炬。这成为戏剧主线并营造起戏剧情景和场面,再现了主人公耿耿丹心、风骨峭峻、大义凛然的正气和为国为民的赤子之心,谱写出马寅初生命进程中的激越华章。
主人公的情感线索,对国家和民族、对家乡和亲人、对北大学子之深情纽结起人生进程中颗颗闪亮的明珠,贯穿全剧。而他与周恩来相识相交相知的情感交流与互信,成为他在逆境中坚持理想和信念的支撑力。在重庆与周恩来会晤,“大彻大悟一杯酒,解我胸中半世愁”,从此在黑暗的国民党统治中找到了中国共产党,并终身追随党而矢志不移。新中国成立后他任北大校长,能请周恩来为北大学生做报告,而在他为《新人口论》受到不公正批判时,周恩来请他到西花厅促膝交谈,马老也想面见总理“直陈利弊,一吐衷肠”,即使在“文革”危难之中,周恩来仍派人来保护马老,并派来医护人员。显然,周恩来虽未出场却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人物,既表现主人公对周恩来相识相知到成为莫逆之交,又展现主人公对共产党识别判断决心追随党,并成为党的诤友的思想变化过程。
唯细节方显真性情。该剧细腻入微的细节描写,凸显主人公的率真性情。在重庆不顾自身安危痛斥蒋家王朝,家人收到装有子弹的恐吓信,惊恐不已。他却笑称:“要我吃花生米,好啊,有花生米正好给我下酒。”泰然处之。在国民党宪兵抓捕他时,面对爱妻称:“对家事的交待早就写好了。”他掏出纸条昂首而去。任北大校长,年轻校刊编辑龙敏智以校长稿件谈洗冷水浴体会,不符合学术刊物要求而来退稿,秘书惊奇校长的稿子他敢退,主人公却欣然接受,认为这是北大应有的民主作风。龙敏智对校长在人口问题上“人口膨胀势必向外国扩张”的论点提出异议,马老热情接受认为找到了知音,并要知错改错立即贴出检讨。在学校铺天盖地的大字报围攻时,他认真细致观看,发现学生大字报错字连篇,为北大学生不该出现这些错字而自责,体现出为人师表的责任感。即使获悉是“党内理论权威”亲自督战煽风点火,并要对“马尔萨斯在中国的翻版”穷追猛打时,主人公毫不含糊斩钉截铁地说:“胡说,他研究过马尔萨斯吗!”在90高龄时,他奋笔写《农书》,兴奋之余哼着家乡小曲悠然入睡,醒来时却发现书稿已被家人因怕红卫兵抄家而付之一炬时,他痛心之极,“老病躯再无力奔走呼号,唯将这忧国之心寄羊毫”的控诉,奋力从炉中抢回残稿的动作,让人感知这位老人内心愤懑之情而为之动容。正是栩栩如生的细节描写,尽显人物率真性情,表现人物精神世界的独特性,造就了作品的精神内蕴和生命活力。
危难之中显真情。困厄颠沛的非常境遇最能显露人的品格。剧作的重点场次和情感高潮戏,是面对外部压力是否检讨屈服的情节。从西花厅回来,家人急切询问与周恩来谈话的情况。面对夫人和子女劝他即使为总理也要写份检讨时,主人公提笔舒笺,几次欲写又停,痛苦万分。女儿急切地说:“这一纸检讨就比写生死状还难吗?”马老:“难、难、难,违心背理焉能不难!”女儿:“《新人口论》在你心中就那么重?”马老:“重,重,重,关系国计民生焉能不重!”女儿:“就一个‘错’字你说出来不就完了吗?”马老掷地有声抛出铿锵之语:“一个‘错’字不要紧,我成了丧失良知虚伪的人,求真求知做真人难移本性,学术上昧良知是毁灭灵魂!”愤而写下:“碎身粉骨不必怕,只为清白在人间!”夫人无奈地说:“你太让总理失望了。”马老回答:“吾爱吾友,吾更爱真理,唯以此耿耿丹心为报!”浩然正气,荡人心怀!剧作者浓墨重彩地描绘主人公面对高压态势所表现出的高尚精神境界,突出人物的精神力量,生动描绘并着重把握人物在特定情境中的特定神情和意志,并在人物个性形成过程中,剖析人物心灵中历史与中华传统文化的投影。
《马》剧着力渲染主人公“求真求知做真人头等重要,纵卑微应坚守品格情操”的做人原则。他“从不考虑个人和名利,考虑的是国家和真理,为了真理,即使牺牲性命也在所不惜”,维护科学真理和坚持学术良知,单枪匹马应战的浩然正气,耿耿丹心,骨气峭峻,正是戏剧魂魄之所在。它表明,该剧所追求的哲理性和艺术性相统一的艺术境界,在真人真事基础上塑造典型人物形象,寻求人物典型性与哲理性相统一,并在哲理性探求中表现出思辨色彩,以体现主人公人格魅力,使剧目呈现严肃与庄重、神圣与崇高并重的艺术风格,并赋予剧作以现实性品格,正是越剧《马寅初》的成功之处。
(编辑:竹子)
· | 越剧《红楼梦》:柔美中焕发生命力 |
· | 青春版越剧《红楼梦》长沙亮相 |
· | 越剧电影《李三娘》杭州首映 |
· | 越剧名家“同唱一台戏” |
· | 26年的等待,只为重新登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