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中国音协副主席、著名歌唱家廖昌永指出
我们不仅需要好声音更需要好作品
上海音乐学院副院长、著名男中音歌唱家廖昌永是今年“两会”上人大代表中的一个新面孔,谈到他首次作为人大代表参会有什么关注的话题时,廖昌永一连串向记者说出了好几个他一直在思考的问题。他说,“作为一个文化界的代表,听到政府工作报告中过去五年在文化方面所取得的成就确实很受振奋,不过在振奋的同时觉得现在我们对文化的概念上还有些含糊不清,比如谈到文化,大家更多、也更愿意去关注文化产业,而对文化事业如何发展还是有一定的忽视。”他说他很忧虑如果一味地将很多东西冠以产业的名义,最终会把文化事业越来越边缘化。因此他建议,从国家文化建设层面来说,应该有一个顶层设计,文化建设不能一哄而上、一哄而散,这是一种“绿林作风”。
说起发展群众文化,廖昌永表示:“现在社会上存在一种很不好的现象,好像在很多人眼里举办一些选秀节目就代表群众文化似的,其实不同时期、不同受众面应该有不同的文化需求,而不是盲目产业化,一切向钱看。现在只要哪个项目赚钱,哪个选秀节目火爆,全国都一哄而上,那么从政府层面来说,在文化建设上需要有个设计,特别是对文化事业来说。我们现在在政治、经济方面有了很大进步,综合国力有了大幅度提升,其实一个国家的文化素养也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能在国际上获得更多文化方面的话语权恐怕也是不容忽视的。美国在世界上的霸权难道仅仅是体现在经济、军事上吗?其实他们在文化上的霸权主义也是非常突出的,好莱坞的电影,他们的文艺作品很多都是在宣扬美国精神和价值观的,而国内很多艺术工作者说他们的艺术是为艺术而艺术,其实这是不可能的,艺术是要体现民族价值和国家精神的。”
他同时认为,文化建设应该考虑到各个文化层面的文化需求,正所谓“一枝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针对现在选秀节目火爆的现象,廖昌永说,“即便是选秀选出人来了,但这些人才选出来后如何培养,如何为他们提供更多的作品很少有人去关注。现在选出来的人有多少是独创性,几乎都是靠模仿的。比如说选出来所谓的‘中国好声音’,但是我们的音乐仅仅有好声音就够了吗,当然不是。这种现象反应出我们又开始走入唯技术论的误区,确实技术不能没有,但技术是为艺术服务的,艺术是为社会服务的。”
谈到目前的工作,廖昌永介绍他现在正和自己的团队在做一个关于中国艺术歌曲工程,目的是想在对20世纪中国艺术歌曲创作进行一个系统梳理的基础上,把艺术歌曲的概念进一步明确。“因为现在业界对这个概念还不甚明确,比如说把由民族歌曲改编的、群众歌曲比较有艺术性的都归纳到艺术歌曲里面来,这对中国艺术歌曲以后在全球范围内的普及推广很有问题。”廖昌永表示,“随着中国在全球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以后我们会举办的国际音乐赛事可能会越来越多,那么在中国举办,就希望有更多外国音乐家能够演奏演唱中国音乐作品,那到时候我们拿什么样的音乐作品来给他们演奏演唱,这就需要一个规范,比如说国内音乐家参加一些国际音乐赛事时,就会明确被要求演唱德奥艺术歌曲、法国艺术歌曲、意大利艺术歌曲、俄罗斯艺术歌曲等,而这些歌曲选择起来是很清晰的,因为他们有一个非常规范的可供选择的曲目库。”
作为新任上海音乐学院的副院长,廖昌永主要分管学校的艺术实践活动,在他看来,音乐学院的功能除了教育、培养人才之外,还应更多参与到文化发展的建设中,他也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上海音乐学院能够在中国的文化建设、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等方面作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