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尼金奖颁奖现场
获奖书籍
《进化的力量》新书发布会现场
全国政协委员、雅昌集团董事长万捷说,他生平最怕两件事:一是怕听见自己在电视上的声音,二是怕看见写自己的文章。3月1日,由中信出版社出版、讲述雅昌产业进化之路的《进化的力量——万捷和他的雅昌王国》在京首发,两天后全国两会召开,万捷怕的——写他的文章,又要多起来了。
万捷和雅昌如此引发关注并不仅仅是因为他的全国政协委员身份。雅昌1993年诞生于深圳,就印刷行业而言,万捷以自身的实践,和他在高科技大潮中不失时机的举措,令改革开放后进入中国并引领印刷前沿的外资企业纷纷后退;因为雅昌的出现,中国印刷27次夺得世界印刷最高奖项,中国印刷界在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的900年后再次赢得了世界的尊敬。而此后,万捷和雅昌也没有止步于印刷业,他转而晋身艺术王国,为国民的艺术教育普及作出贡献。20年进化之路,雅昌为文化企业树立了一个蜕变的标杆。
从一个印刷小厂,到中国美术界不可忽视的一股力量、一个文化产业的范本。这其中究竟有怎样的“进化”,“进化”的背后,又有怎样的思考逻辑?
“我喜欢那种掌控全局的感觉”
2012年10月7日晚,芝加哥。当美国印刷业协会主席兼CEO迈克尔·马金宣布来自中国的雅昌公司获得8项班尼金奖,并成为本次评选获得金奖最多的企业的时候,全场响起经久不息的掌声。2003年,雅昌以《梅兰芳藏戏曲史料图画集》第一次荣膺有着“国际印刷奥斯卡”之称的班尼金奖。之后的10年间,雅昌实现了金奖总数的世界第一——27个,中华文化以印刷为介质,以它强大的魅力征服了世界各地人们的心。
“第一次拿奖时我非常紧张,不停地去洗手间,同事们都很担心,怕念到雅昌的名字时,我还在洗手间里。”如今,全世界有影响力的印刷奖项,雅昌都得过了。香港举办的香港印制大奖上,雅昌自参评以来,获得5次全场大奖和最佳书籍奖;同样是“梅兰芳”,还获得了2004年度德国莱比锡“世界最美的书”金奖。领奖时,别的企业都高兴地把奖杯放到桌子上,而万捷却小声告诉同事们:把奖杯往桌子下面放几个,别显得咱们太张扬。
2012年再夺8项大奖,万捷需要两个同事上台帮忙拿奖杯;没有了以往心中的忐忑,他思考更多的,是国际同行有哪些思路、哪些做法值得雅昌认真去学习。
在新书发布会上,出版家季元君回忆起20年前的中国印刷业,“上世纪80年代初,出版社要出精装书,只能去深圳,找日本、美国、香港的印刷厂去印——内地的印刷质量太差了。”那时,万捷还是北京印刷学院的一名学生。
“少年时代我总是在玩,大一大二的课,也感觉没有什么意思。但大三开了企业管理,这个课我喜欢。”企业管理要有想法,还要懂调度,既是策划者又是大管家,这和当年万捷理想中的职业——导演,一样富于创造性和挑战性,“我喜欢那种掌控全局的感觉”。
毕业后,万捷去了深圳,在遍地印厂的时代进入日本合资企业美光,工作了7年,也学习了7年——从进入美光的第一天起,他就准备了一个笔记本,记录每天学习的东西——技术图解、管理心得、流程设计……直到今天,工作日记足有100多本。
“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巡,激起了我的创业热情。”1993年,万捷在香港注册新公司时,在众多英文名字中,他一下就被“artron”吸引了——艺术(art)+电子(-tron);回到深圳,他把这个名字翻译成了“雅昌”,“风雅颂”的“雅”,“繁荣昌盛”的“昌”。
核心竞争力就在品质
如《进化的力量》一书的作者麦子所说,上世纪80年代的深圳,许多印刷厂就像炸油条一般没有技术含量,而雅昌却被业界称为“做鲍鱼的”——选择其它印刷厂都不去做的制版,从源头把控印刷质量,屡出精品,打响了雅昌印刷的名号——核心竞争力,就在品质。
1994年,南京的一家拍卖公司要做拍卖图录。对于印刷品质要求相当高的拍卖图录,业界都觉得是噩梦,却为雅昌打开了一片新天地。万捷发现,低端包装印刷业务的竞争日趋激烈,利润只会日益稀薄,唯有走专业化的道路才有前景。既然深圳没有企业愿意接拍卖图录,这就是雅昌的机会——做高品质的艺术图书印刷,做别人做不了的,我就能拥有无可替代的优势。
雅昌随后“攻下”中国嘉德。久而久之,许多艺术家、摄影家印画册也首选雅昌,因为,如果你的画册不是雅昌印的,说明你还不够“有范儿”。
从此,雅昌由“印刷的艺术”,转向了“艺术地印刷”。随着拍卖图录越做越多,企业对图片处理、印刷工艺越来越驾轻就熟了。此时,万捷又做出一个与众不同的决定:以后雅昌不能随便接业务,我们只做艺术品印刷。
如果说,当初将雅昌命名为“艺术”和“电子”的结合,只是万捷的灵光一闪,此时雅昌的业务方向转向,却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在纸制印刷品逐渐被电子出版物替代论甚嚣尘上的今天,万捷却相信,印刷会有自己的生存方式,会不断进化。
2006年,雅昌承接了曼联俱乐部出版超级大书《曼联》的任务——850页、净重35公斤,以不同的材质和印刷内容记录了曼联从诞生到2007年的130年间最值得珍藏的时刻。这样一本超级大书的出现,使全世界见证了印刷业中“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进化”,也开辟了一个大型高品质图书市场——《曼联》限量1万册,在全球创下1亿美元的销售业绩。此后,雅昌还承接了《超级碗》《迈克尔·杰克逊》《凯尔特人》《F1》等大书的订单。“书不会消失,它有可能转变为艺术品、奢侈品”,在旧金山,万捷看到很多质量很好的书不是在书店卖,而是在奢侈品商场里卖,艺术图书和珠宝、手表摆在一起,彰显着一种非凡的身份。
雅昌的“遗书”
雅昌以“通过‘为人民艺术服务’实现‘艺术为人民服务’”为企业宗旨,以“让艺术走进每个人的生活”为使命,致力于成为卓越的艺术服务机构。2000年,雅昌艺术网建成,提供艺术资讯、拍卖直播等服务;2004年起,艺术家数字资产管理项目启动,“为人民艺术服务”的体系渐趋成熟。
就如同日本的二玄社长期在台北“故宫博物院”做资料采集,雅昌也具备这个优势:印刷拍卖图录、画册、摄影集,都要先把高精度图片送到印刷厂,对于印厂来说,这就是接触艺术资料的基础。有了这个基础,万捷的想法是,如果将它们传到网上,让很多人看到拍卖资料,看到艺术家的创作,等于为拍卖公司、艺术家在做宣传,这是一种增值服务;雅昌也可以借此机会建立一个有序的、分类汇聚、方便检索的资料库,艺术网站的想法水到渠成。
2000年雅昌艺术网建成,如今它已经为全球近500家艺术品拍卖公司提供预展、广告、直播、数据管理等方面的服务。雅昌指数、拍卖直播、画廊黄页、艺搜、交艺网、雅昌公开课等频道陆续上线,成为艺术普及教育的新手段。
雅昌的艺术品数据库涉及古代、近现代、当代的书画、古玩,大都是各大博物馆的馆藏珍品,每张图片都配有介绍资料、历届拍卖数据,庞大的电子化数据足以让雅昌成为一个资源型企业。
雅昌艺术网稳居中国艺术类网站排行榜第一名,成为传播中华文化艺术的重要窗口;中国艺术品数据库被誉为“中国艺术的四库全书”,填补了中国及世界艺术品数据领域的空白;雅昌打造的中国最大、最全面、最专业的艺术数字出版和艺术图书系统,面向全球十几亿用户,提供各类艺术出版物,致力于弘扬和传播中华优秀文化;雅昌以“艺术教育”为核心,通过“流动美术馆”、“艺术大讲堂”、艺术复制与衍生品、影像艺术品等形式,让艺术走进每个人的生活——印刷、互联网、数字出版、艺术品生产……四面出击,在乱花渐入迷人眼的表象下,雅昌的商业模式——印刷+科技+艺术服务,都是紧紧围绕“艺术”展开的。
万捷不再把雅昌看作一个印刷企业,雅昌在内容领域的“进化”也就此蓬勃生长。除此之外,雅昌还进行了“艺术北伐”——挥师北上,2012年,雅昌集团在地域上完成了深圳、北京、上海、杭州的布局。
2008年,雅昌集团成立15周年纪念大会在中国美术馆举行。那一天,万捷当着100多位嘉宾,宣读了一份“遗书”——它是雅昌企业的遗书。在遗书中他表示,人和企业都是有生命的,如果有一天雅昌不在了,雅昌所保存的这些艺术品数据,将属于国家,属于全人类。
优秀的企业没特点
为了印好拍卖图录,雅昌提升了印刷水平;印刷质量的提升,为雅昌打开了艺术印刷的大门;艺术印刷,让雅昌积累了丰富的艺术资源,从而奠定了雅昌艺术网的基础;而雅昌艺术网,又悄然改变了雅昌的产业结构和形态,促成了雅昌从一个传统的印刷厂向文化创意产业的转型。
万捷却说:“不是转型,而是升级。”新时期的中国企业,依靠资源投入的增加来实现增长,并非适合文化产业的发展模式,通过商业模式创新、技术进步和效率提升达到集约式增长,才是中国文化产业转型升级、可持续发展的未来方向。雅昌的案例表明,通过创新,把传统印刷、IT科技和文化艺术有机结合,形成核心竞争力,为传统产业与新型经济接轨,能够使传统产业升级成为全新的文化产业。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在谈到雅昌个案的时候表示:“经济学说得很对,企业转型升级的核心和本质,无非就是提高产出中的技术含量、知识含量或者说文化含量。万捷和他的雅昌团队正是这样做的,并且由此取得了令人艳羡的成功。”
万捷在谈话中每每提及他喜欢苹果,1993年就开始用苹果的产品,乔布斯是他的偶像;在深圳雅昌的一个长廊,摆着一排外壳已经发黄的旧电脑,从苹果最早的一体机AppleⅡ,到后来有透明机壳的iMac,浏览过去,万捷收藏的是一部苹果产品的科技进步史。在他看来,苹果公司的胜利,不只是技术的胜利,更大程度上是艺术的胜利。“乔布斯的创新精神、实现自我价值的责任感,是雅昌要学习的。”
“如今雅昌20年了,要说秘诀什么的,无非是充分发挥了新的知识技术在生产中的作用。20年,我还是两个字:学习。”
学习,是雅昌从印刷小厂“进化”为文化产业的核心动力。“我说过一句话:优秀的企业没特点。”看似无稽之谈,但在万捷看来,苹果的时尚科技,其实只是大家看得到的亮点。优秀的企业之所以优秀,不只是因为这些亮点才优秀,如果你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在这些企业的运作中,方方面面都做得不错:“你的战略要清晰、你的管理要科学、你的设备要一流、你的营销要到位、你的人才储备要充足……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优秀的企业没特点,因为你的每一个点都要优秀。”
在未来,万捷希望提升中国的实业:“现在实业在中国越来越淡化了,我参加一个活动时接到10张名片,通常有7个是做投资的,两个做房地产的,还有一个是做金融的。有人说‘做实业,好可悲’;但我呼吁更多人投入到实业中,只有这样,中国的未来发展才有立足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