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艺>新闻眼

扬眉吐气的音乐剧《钢的琴》

时间:2013年01月18日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傅显舟

  《钢的琴》是2011年获得良好口碑的一部国产电影,讲的是东北某钢厂濒临倒闭,下岗工人陈桂林为小女儿自造“钢琴”的故事,由张猛编剧导演。这部作品最近被关山改编为音乐剧,1月12日至16日在北京保利剧院上演,由三宝作曲、王婷婷导演、胡磊形体设计、王琛舞美设计,制作人雷婷,孙博、杨柳、朱席帅华等担任主要角色。

  大幕未开,是陈桂林小女儿独坐台前,妈妈小菊因生活困难跟有钱人走了,光鲜回家又争夺女儿的抚养权。安静的舞台没有音响,像是话剧表演。陈桂林带领的婚丧乐队开始唱歌奏乐,是些老掉牙的苏俄音乐。小菊闯入,冲突开始,小菊数落陈桂林太穷没有条件带好孩子,小女儿练琴没有钢琴。于是,陈桂林下定决心,发动老朋友,自造一台钢琴,保住女儿抚养权。工友们回到车间,载歌载舞,开始造钢琴。

  舞台叙事跟电影差不离。汪工程师想要保住工厂,要工友签字盖手印联名上书;陈桂林则以此为交换让汪工画图纸造钢琴。大家相互帮助、齐心协力,战胜了无数困难,终于在车间造出一台弹不成调子的钢琴。奇怪的是,当小女儿坐上去,却弹出优美的巴赫旋律。于是大家劲歌狂舞,直抒胸怀,唱的是人民群众没有办不到的事情,天下也没有吃不下的苦头!历经生活曲折,大爱终将化解矛盾。

  音乐剧《钢的琴》人物众多、情节生动、戏剧饱满结实,充满当代生活气息。舞台剧省略了电影中偷钢琴等不少情节,增加了许多娱乐、诙谐的场面。戏剧快速切入制造钢琴的主题。台上多次使用陈桂林婚丧乐队的表演,歌舞演故事自然流畅,表演着力塑造人物,毫不扭扭捏捏、装腔作势。这是一部非常好看的音乐剧,即便是看过电影《钢的琴》,也会被舞台表演所吸引。被那些妙趣横生的情节、引人发笑的对白、令人心酸的处境所吸引。

  《钢的琴》舞台创作表演完全达到电影的深度、可信度,更展现出舞台剧现场表演的魅力。主要人物陈桂林的丑角表演在舞台上被彻底夸张了,淑娴、小菊、王抗美、汪工、季哥、二姐夫等等各个银幕人物,在音乐剧的舞台上活灵活现,难见一个角色呆板。即便歌喉并不动听,人物却是准确生动、真实感人。

  音乐剧《钢的琴》用的是现场伴奏,电声加管弦小乐队。音乐是摇滚、爵士混合民歌、流行歌曲与革命歌曲,色彩丰富、热闹非凡。音乐紧贴戏剧,表达人物情感、制造剧场气氛,戏剧性抒情性兼备,有情绪、有张力,有庄重、有幽默。尤其二人转风格的歌舞说唱,音乐有声有色。

  音乐剧《钢的琴》的舞蹈与戏剧水乳交融,绝不搞舞伴歌、舞伴戏的形式主义。车间工友造“钢的琴”的工种劳动歌舞,陈桂林遇淑娴的歌舞段落编排十分精彩,歌、舞、戏完全融为一体。与许多百老汇经典大戏的歌舞编排比较,也毫不逊色。

  音乐剧《钢的琴》的舞美写实,背景以车间和工厂大门为主,加各种临时场景,为舞台表演提供了大小不同、灵活机动的表演空间。灯光有效、服装得体,舞美写实风格忠实于现实主义原则,为这部中国当代城市题材音乐剧的真实性与舞台魅力增色不少。

  音乐剧《钢的琴》显示出文学剧本坚实基础的重要性,显示出舞台艺术源于生活的硬道理,显示出现实题材舞台展演的潜力,更显示出人性关怀的强大威力。北京观众与音乐界人士看《钢的琴》,如同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感觉中国音乐剧戏剧突然成熟起来。舞台戏剧、人物表演充满内涵,熠熠生辉、光彩照人。满台小人物个个可爱,现实主义与现代派混合一气,却没有一点生硬痕迹。音乐戏剧的人性关怀达到一个崭新的高度,实现了娱乐性与艺术性、思想性与大众性的完美统一,让中国观众与音乐剧同仁扬眉吐气。

  音乐剧《钢的琴》有一流的戏剧、丰富的音乐,不足之处是缺乏一段过耳不忘的旋律,缺乏作曲家曾创作的音乐剧《三毛流浪记》主题歌那样提纲挈领的音乐主题。修改的办法是删繁就简,提炼个性鲜明的音乐段落,加以贯穿形成主题歌曲。词不在复杂必须穿透人心,曲不在大小必须性格独特。当然,这要求编剧导演的配合,更需要演员把现有的歌曲演唱到位。而不只是唱出人物、唱出情绪,还须唱出乐感、唱出魅力,唱得余音绕梁,三日不绝。

  这部音乐剧下一步将进行全国巡演,可以边演边调整,修改曲与词,精益求精。如果歌曲修改成功,《钢的琴》将是新世纪中国音乐剧原创经典剧目。总之,好戏多磨!

(编辑:白伟)
会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