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尔默·维蓝:一个芬兰摄影师的海南印象
近日,“让我们的三亚更美好——时代肖像芬兰摄影师摄影作品展”在三亚碧海蓝天美术馆举行。展览由中共三亚市委宣传部、海南省纪实摄影协会主办,共计展出百余幅由芬兰摄影师汉娜蕾·福斯、基尔默·维蓝、马尔库·赛哈、卡莱尔沃·奥尤特坎加斯近5年来在海南拍摄的人物肖像、生活环境等内容的作品以及在芬兰拍摄的纪实摄影作品。
其中,基尔默·维蓝的作品表达的是一个西方人如何利用5年时间与海南人民建立信任的过程,在他的镜头里记录了最真实、最淳朴的海南友人。日前,笔者对基尔默·维蓝进行了专访。
笔者:先给大家介绍下你自己吧?
基尔默·维蓝:我现年59岁,过去30年一直从事IT行业,是一名微软专家。我上中学的时候就对摄影深感兴趣,那时我只有16岁,摄影就成为我人生中最重要的一部分。7年前,我从IT公司内退,全心全意集中精力在摄影事业上,现在拥有了自己的画廊。
笔者:你从2008年开始就不间断到海南来拍摄创作,是什么吸引你每年不远万里来到这里?
基尔默·维蓝:事实上,我第一次到访海南是在2007年11月,确切地说这也是我第一次到中国来。当时我的一个朋友正在海南举办一个摄影工作室讲座,同时芬兰艺术家Arno-Rafael Minkkinen也要在海南举办一个摄影讲座,我非常想见识下海南或者说通过海南一窥中国,同时也想趁机见见这位芬兰同行,于是我参加了当时的工作室讲座。后来我和我的朋友卡莱尔沃·奥尤特坎加斯决定在海南多停留一周时间进行摄影创作。也就是那次海南之旅,使我们对海口有了初步的了解。当时我们也到了海口郊区的乡村,发现这些地方还较好地保留了原始村貌以及当地人特有的生活方式,于是觉得在这些乡村彻底改变之前,我们可以做一些记录。
笔者:你不会讲中文,更不要说海南话,语言障碍是再明显不过的问题,你跟当地村民是怎样交流的?有没有特别的例子?
基尔默·维蓝:是的,我不会中文更不会海南话,但是我依然能跟当地人进行交流,我可以借助其他工具达到交流的目的,例如图片、表情、绘画或是肢体语言。另外,我也特别收集了一些常用到的词汇,如食物、村名标示等,并制作成了小卡片。
互相信任是拍摄纪实摄影作品的第一步,只有在这个基础上,才能记录他们最常态的日常生活,这样的记录才是最真实的。
笔者:你到过很多国家拍摄创作,那么如果现在一个中国摄影师要到芬兰去拍摄创作,你对他有什么建议?
基尔默·维蓝:我觉得我在这里遇到的问题大家去芬兰也会遇到,同样的,我在这边使用的方法在芬兰一样会奏效。由于季节和气候的不同直接导致光线的不同,这跟中国还是有很大的区别,所以我建议去芬兰之前要多了解一些背景知识。芬兰和中国有太多的不同,所以我相信大家到了芬兰肯定会找到很多能吸引大家拿起手中相机来拍摄记录的趣事和东西。
笔者:从你第一次到海南来拍摄已经有5个年头了,能说说你感触最深的变化有哪些吗?对此,你对海南摄影师有什么建议?
基尔默·维蓝:这里的生活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看到新盖了很多楼房,这当然也可能意味着老房子被拆掉或意味着空地越来越少。新建的楼房有着不一样的建筑风格,有车的人越来越多,所以交通越来越拥堵,海口的发展使得这个城市看起来越来越国际化。
如果我们的行动唤起了海南摄影师的关注,那么他们会理解有些东西一旦逝去就是无法重来的,并意识到记录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是非常有必要的,那我认为这就是我们的成功。
笔者:能说说这次展览吗?有没有把这个展览带到中国别的城市或是带到外国去的计划?
基尔默·维蓝:事实上,我们已经把这些作品捐赠给了海南省纪实摄影协会。当然我们希望这些作品能到别的地方去展出,我们也会出席这些展览的开幕式并非常乐意告诉大家更多有关我们在海南的故事。
笔者:从展览中看到你的大部分作品都是人物肖像,可以说你主要是拍人物肖像的吗?你又是怎样把人物肖像和“时代变化”这一主题串联起来的呢?
基尔默·维蓝:在这些展览作品中,我们想要展示的是我们在海南的故事。卡莱尔沃·奥尤特坎加斯和马尔库·赛哈的作品展示的是一些变化。如果我们的计划能成功执行,那么取得当地人的信任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在我展出的这些作品里以人物肖像为主,因为这些作品展示的是当地人民如何接纳我们,并把我们当做他们中的一员的过程。
笔者:能具体介绍下你们的海南计划吗?
基尔默·维蓝:我们还要不断地来到这里,记录同一个地方、同样的人们。另外,我们也建立了网站,展示的是有关我们的海南计划。任何对我们计划感兴趣的邮件都会受到欢迎。
基尔默·维蓝境头里的中国儿童
(编辑:单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