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箱帐号: 密码:
English日本語简体繁体

古器变道 自有我在——郑云云和她的瓷绘作品

时间:2012年12月30日来源:《人民日报》作者:李 林

郑云云瓷绘作品《看花》

郑云云瓷绘作品《青草池塘日日新》

  水墨艺术的黑与白,与中国古代哲学的阴与阳相连,既是其范畴,又是其藩篱,许多艺术家在其间左冲右突而不得要领。

  艺术家郑云云在水墨的世界徘徊迷茫多年之后,终于找到了与她心中的艺术更为接近的另一条通道:那就是以青花和色釉在瓷土上作画。在她眼里,与中国画一样,这个领域同样充满了神秘元素,而且充满朝气。

  在今天的景德镇,有一批本土和外来的艺术家,正尝试通过种种途径,让中国的陶瓷艺术重新在世界焕发光彩。郑云云便是其中之一。这些年,她低调扎根在这座瓷都,一边虚心学习制瓷手艺和传统的装饰手法,一边在自己的工作室里默默进行技术的多样试验。她知道,要创新,一定首先是遵循和继承陶瓷文化的血脉传承,但一个时代的气质追求,则不可能通过文化碎片的复制而被保存下来。她有一个理想,希望能以瓷土、青花和色釉,以个体形式记录当代中国人的向往和精神气质。

  在郑云云的眼里,青花之于瓷土与水墨之于宣纸一样,同样可以营造无比单纯又无比丰富的美学世界。比起墨分五色,青花的色阶在高温釉下的表现力更为奇异,表达语言毫不逊色于水墨。直接以高温颜色釉作画,有着极其宽广的探索空间。这是当代陶瓷艺术极其重要的创新方向之一。瓷土与色釉在高温窑火的烧制下产生的丰富性,为当代艺术家提供了创作材料的许多可能。无论是借助传统分水法创作的装饰意味浓郁的青花器,还是借助水墨纸本之韵挥洒出瓷上的青白世界,更遑论巧夺天工的色釉窑变在不同瓷土上的演绎,虽然题材各异,郑云云的瓷作,都让人耳目一新,让人体会到一种质朴优雅的文化滋养。她甚至用瓷片改良和试制出唐宋时期流行的古乐“方响”:二十四块瓷片象征着二十四节气,手绘青花山水,以上应天时,下接地气。这是对大千世界自然万物发自内心的热爱,不加修饰,一如她的作品灵动自然。

  郑云云说,她一直惊叹中华民族审美情操的力量,每个朝代都会产生与之对应的雅文化,并被民间广泛认同。中国一百多年来的内忧外患,以及由此产生的文化灾难与危机,最终使整个民族都被焦虑所笼罩。时至当代,成功与否似乎渐渐都与物质相联。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人的心理渐渐变得急功近利,雅文化已退居到不为人注意的角落。因而瓷绘艺术的发展与创新,在今天也具有了新的文化意义和责任。

  艺术创作是创作者的灵魂表达。郑云云认为,瓷绘虽为艺术,却是与工艺、与生活结合得最紧密的艺术。即使是非常个性化的创作,也依然可以作为实用的器物,走进普通人的生活。瓷器曾是中国的“国器”,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它映射出了中国文化的智慧和美。如果当代陶瓷艺术家都以让自己灵魂感动的方式,创造出独特、丰厚、美丽的陶瓷艺术,而不是一味地仿古仿“今”,也许,除了实用,它们也能唤醒中国人的审美情操,想起除了物质以外,还有另一种优雅诗性的生活能够让生命愉悦,让世界美好。

  郑云云自嘲地说,这有点像痴人说梦。虽然她的艺术追求带有理想色彩,却让我们看见了艺术家的良心所在,看到了艺术的希望所在。


(编辑:竹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