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花奖”评奖工作研讨会在沪举办
为了进一步健全和完善评奖机制,加强评奖队伍和专家库建设,发挥“山花奖”推出成果、推出人才的导向作用,提高“山花奖”的公信力、影响力和号召力,11月12日至13日,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评奖工作研讨会在上海举办。中国文联国内联络部主任罗成琰,中国民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罗杨,主席团成员王勇超、韦苏文、叶舒宪、刘华、乔晓光、吴元新、索南多杰、曹保明、潘鲁生及“山花奖”评审专家刘锡诚、陶立璠、陈勤建、巫允明、朴永光、刘建、朱智忠、张锠、杭间、孙建军共40余人参加研讨活动。
罗成琰表示,评奖是一项政治性、政策性、纪律性都很强的工作。此次会议不仅对“山花奖”、而且对中国文联的其他奖项也有借鉴意义。主席团成员和专家就“山花奖”评奖工作展开专题研讨,这种做法值得推广。我们要坚持以人为本,把握导向,推介成果,让更多的优秀作品脱颖而出,为民间文艺事业的繁荣和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会上,中国文联国内联络部评奖处处长罗江华向与会者介绍了中国文联文艺评奖情况。他说,由中国文联、全国文艺家协会主办的奖项共有13个,其中子项93个,共计1185个评奖数额。目前,中国文联文艺评奖已形成三位一体态势,即播种、收获、宣传。过去中国文联文艺评奖存在两个软肋,一个是前期不播种,二是后期不宣传。如果把评奖比作收获的话,那么前期的播种是尤为重要的。
中国民协分党组成员、副秘书长周燕屏介绍了“山花奖”评奖情况及对今后评奖工作的构想与思考。她介绍说,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是中宣部批准的国家级文艺奖项,由中国文联和中国民协共同主办,为我国民间文艺界最高奖。该奖项设立于1999年,每两年评选一次,旨在表彰民间文学艺术方面创作卓著的民间文艺作品,和在该领域取得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该奖项设有六个子项目:民间文艺成就奖、民间文艺学术著作奖、民间文学作品奖、民间艺术表演奖、民间工艺美术作品奖、民俗影像作品奖。“山花奖”至今已成功举办十届,评选出近1000个获奖项目。“山花奖”以其评奖的导向性、公正性和权威性在国内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推出了一批民间文艺领域的优秀人才和精品力作,社会影响与日俱增,为挖掘和保护优秀的民间文艺作品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中国民协主席团成员与专家分别对“山花奖”学术著作、民间艺术表演、民间工艺美术三个类别的评奖工作、评奖思路及评奖规则等进行研讨。潘鲁生综合各组建议认为,各位专家为健全及完善评奖机制,建设评奖队伍,加强社会监督和媒体宣传等提出了很好的学术见解,这将有利于提高“山花奖”的公信力、影响力和号召力。 (马雪松)
让民间艺术不断焕发出新的
生机和活力
□ 罗 杨
(中国民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
把当代中国最美好、最有价值的民间艺术精品和民间艺术大师呈现给人类和社会,是山花奖评奖的重大使命和责任。要以理性的思维去发掘五千年民间艺术的辉煌灿烂以及祖先留下的精神信息,以睿智的眼光去发现当代民间文艺所展示出的文化基因和生命力量。通过山花奖的评奖使人们感悟当代中国民间艺术的博大与精彩,领略古老文化透射出的精神强光,见证当代中国民间文艺家的创造与守望。
民间艺术表演必须来自民间
□ 巫允明
(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研究所研究员)
我认为,作为山花奖民间艺术表演奖,第一是来自民间的,可以发展、整合之后才呈现出来,但它的精髓、它的根必须是老百姓的,换句话说是民间的,那必定也是原生的。它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生变化,但是决不能变成纯创作作品,一个编导这拿点那拿点编出来的,挺好看,技巧水平也很高,但它的根据到底是什么,找不到。这样的情况评奖时出现过,大家都认为不行。挖掘、弘扬民族文化,我觉得这才是中国民协评奖的首要目的。
倡导并鼓励濒危性手工艺继承
□ 乔晓光
(中国民协副主席、中央美术学院教授)
山花奖民间工艺美术奖作为中国民协的一个手工艺奖,它应该是这个国家、民族文化复兴的主流形态。因此,山花奖评奖应该有一个导向,首先对于濒危性的传承,特别是濒危性手工艺的继承应该给予大力倡导和鼓励。其次,鼓励创新型的作品。民间艺人自己想创新,但不能单靠他们的力量,需要更多的大学生、专业人士参与进来,那些人不见得把民间工艺品做成学院派,而是把现代的社会需求、现代的生活方式与现代的设计理念融合进来。
规范评奖的对象与分类
□ 潘鲁生
(中国民协副主席、山东工艺美术学院院长)
从民间文艺发展的角度看,奖项无非是两类,第一是奖励人的,第二是奖励作品的。奖励人的比如终身成就奖,高度到底怎么定位,这得有一个规范。除了学者、民间工艺的大师,应该增加传承人,传承人是民协工作的一个抓手,只有他们才能把文化传播下去。从作品的角度看关键是分类,民间工艺与民间美术要有个界定,我们跟行业的手工艺有什么区别,跟大学的手工艺有什么区别,这个定位一定要准。这反映了中国民协评奖到底要保护什么,到底要奖励哪些人。
加强对山花奖的宣传和张扬
□ 张 锠
(中国民协顾问、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
山花奖的后期宣传是非常关键的,这个宣传包括纸媒体和网络媒体,特别是网络媒体。它更要求星点感,要像天上的星星,像作曲家的音符一样,要有一个反复出现的符号、节奏或旋律,使人能经常在报纸上看到对民间艺术本体的反映,哪怕三言两语也好。如果一个宣传轰轰烈烈,然后长时间没有声音,那肯定不行。这样才能够在社会公众中引起极大的反响,唤起全社会对民间艺术的关爱、支持、认知以及认同,我想这是非常关键的。
完善评奖规则避免遗珠之憾
□ 刘锡诚
(中国文联研究员、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专家委员会委员)
山花奖应该增加一条新的规则,就是超过了这届规定的年限,以前被遗漏了,或者由于种种原因没有进入终评,作为终审评委有权提出新的候选人或作品,如果获得三个人复议或者有三分之一同意就可以列入候选之列,这个做法非常重要。因为山花奖是这个领域的最高奖,如果遗珠了,候选人或作品就可能永远被淹没了。中国民协从总体上来讲应该有这种察觉,以避免永远的遗珠之憾,这样才能提高水平与公信力。
倡导并鼓励濒危性手工艺继承
□ 乔晓光
(中国民协副主席、中央美术学院教授)
山花奖民间工艺美术奖作为中国民协的一个手工艺奖,它应该是这个国家、民族文化复兴的主流形态。因此,山花奖评奖应该有一个导向,首先对于濒危性的传承,特别是濒危性手工艺的继承应该给予大力倡导和鼓励。其次,鼓励创新型的作品。民间艺人自己想创新,但不能单靠他们的力量,需要更多的大学生、专业人士参与进来,那些人不见得把民间工艺品做成学院派,而是把现代的社会需求、现代的生活方式与现代的设计理念融合进来。
规范评奖的对象与分类
□ 潘鲁生
(中国民协副主席、山东工艺美术学院院长)
从民间文艺发展的角度看,奖项无非是两类,第一是奖励人的,第二是奖励作品的。奖励人的比如终身成就奖,高度到底怎么定位,这得有一个规范。除了学者、民间工艺的大师,应该增加传承人,传承人是民协工作的一个抓手,只有他们才能把文化传播下去。从作品的角度看关键是分类,民间工艺与民间美术要有个界定,我们跟行业的手工艺有什么区别,跟大学的手工艺有什么区别,这个定位一定要准。这反映了中国民协评奖到底要保护什么,到底要奖励哪些人。
加强对山花奖的宣传和张扬
□ 张 锠
(中国民协顾问、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
山花奖的后期宣传是非常关键的,这个宣传包括纸媒体和网络媒体,特别是网络媒体。它更要求星点感,要像天上的星星,像作曲家的音符一样,要有一个反复出现的符号、节奏或旋律,使人能经常在报纸上看到对民间艺术本体的反映,哪怕三言两语也好。如果一个宣传轰轰烈烈,然后长时间没有声音,那肯定不行。这样才能够在社会公众中引起极大的反响,唤起全社会对民间艺术的关爱、支持、认知以及认同,我想这是非常关键的。
完善评奖规则避免遗珠之憾
□ 刘锡诚
(中国文联研究员、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专家委员会委员)
山花奖应该增加一条新的规则,就是超过了这届规定的年限,以前被遗漏了,或者由于种种原因没有进入终评,作为终审评委有权提出新的候选人或作品,如果获得三个人复议或者有三分之一同意就可以列入候选之列,这个做法非常重要。因为山花奖是这个领域的最高奖,如果遗珠了,候选人或作品就可能永远被淹没了。中国民协从总体上来讲应该有这种察觉,以避免永远的遗珠之憾,这样才能提高水平与公信力。
(编辑:单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