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箱帐号: 密码:
English日本語简体繁体

《莲生》:默剧大师执导的动人小品

时间:2012年11月23日来源:《中国艺术报》作者:张 婷

《莲生》剧照

  冬日的午后阳光和煦,漆黑静谧的剧场里却透出丝丝寒意。舞台上仅有的一束光聚焦在身着黑色韩服的女子身上,她瘦削的脸因为灯光的映衬显得更加苍白,手指冻得通红,嘴唇甚至因为北京特有的干燥气候而开裂出血。但只要古老悠远的乐声响起,她翩然起舞,时而沉缓时而紧凑又或是猛然地静止,那份优雅与柔软便自始至终牵动着观众的眼睛,并随着她的律动或喜或悲,不忍错过分毫。11月18日在蓬蒿剧场上演的诗舞剧《莲生》,无关一切宏大的叙事、豪华的演出阵容或炫目的舞美设计,却超越时代与语言的界限,抵达每个人的内心。

  今年是法国默剧大师菲利普·比佐艺术生涯的第四十个年头,与此同时,他展开了以“无声世界四十年”为主题的一系列全球巡演及工作坊活动。其中最为特别的当属《莲生》这出小品,此次他不再登台表演,而是退居幕后与韩国演员章嘉禾共同创作,并以首演的形式与中国观众见面。

  菲利普·比佐8岁时,偶然间观看到默剧艺术家马赛尔·马尔索的表演,并为之深深打动。从那时起,他便下定决心从事这门“静”的艺术。之后,在法国著名戏剧导演让·路易·巴侯的鼓励下,他一边自学,一边在波尔多和巴黎的各个小剧场中磨练自己的技艺。20岁那年,菲利普·比佐一举夺得巴黎国际默剧大赛金奖,之后他有了更多的机会到国外演出,并了解各国的文化,与当地观众沟通交流。

  多年来,他的足迹遍布全球,从华丽的舞台到落后的村庄,他为精神病人表演,为身患绝症的孩子表演,并与自闭症患者、聋哑人、甚至盲人探讨默剧的表演技巧。“聋人教会我专注、盲人教会我倾听,是默剧打开了每个人的心。我就是一面镜子,人们能够从我的身上看到自己的情感。无论在法国、非洲还是中国,无论扮演什么样的角色,痛苦、欢乐,这些情感都是相通的。”在他看来,默剧是可以跨越国界的艺术,而他也把“无国界”看做自己毕生的艺术理想。“我不喜欢用语言,因为语言会产生歧义,会让纯粹的戏剧变得复杂。而默剧是身体的语言,是生命与情感的语言,我们用眼睛、肢体和内心交流,无论在地球的哪个角落,观众无需翻译就能明白我想要表达的意思。”

  1984年,菲利普·比佐第一次来到中国,并欣赏到了京剧艺术。“看一场地地道道的京剧一直是我的梦想,那时候我在中国的演出还不多,因此有足够的时间来观察京剧演员的每一个手势和动作。”从那时起,他每隔几年就会到中国来,2005年更是与上海昆剧团合作以交错的形式表演了《钟馗嫁妹》《游园》《挡马》和默剧《三十年的静》。演出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他兴奋地回忆说:“默剧和昆剧,这两门历史悠久的艺术形式竟然能结合在一起,效果还出乎意料地好。”

  此后,他吸收东西方传统的表演艺术元素,在中国进行了更多的戏剧尝试。到今年已经是三度上演的《无形的桥》,便是他通过在北京生活的经历进行创作,并透过身体语言诠释出中法两国文化的不同与交融。与他共同演出的王小欢来自中国,章嘉禾是韩国人,排演的过程中他们却自然而然地形成了一种默契,不需要语言,一个简单的动作甚至眼神,彼此就能够心领神会。多年的合作也让他们情同亲人,菲利普·比佐说:“王小欢就是我的女儿,与她一起的时光无比愉悦美好;而嘉禾是一个等待醒来的梦,她内心潜藏的巨大能量终会释放,我希望能够帮助她歌唱出内心高贵的歌。”

  因此,在这次《莲生》排练之初,当章嘉禾将自己的创作构想告诉菲利普·比佐,希望由他进行执导时,他欣然应允,并将作品的英文名起作don’t translate the dream——无须解释的梦。《莲生》所表现的是韩国古代著名艺妓黄真伊的故事,她不仅善歌舞,更在诗歌方面有很深的造诣,她的诗作现在仍是韩国中学课本的教材。章嘉禾不仅惊叹于她在封建社会中便有如此独立与自由的思想,更深深被她对于情感与艺术的诠释所打动。

  “不要强求收获那份爱,但我会一直舞蹈,直到能笑看失去他的痛苦为止。对苦痛和愤怒还可以一展笑容的,才是真正的艺人。”透过诗句,章嘉禾理解到艺术不只是表达创作者的所思所想,它还需要抛开自己的喜怒哀乐,得到观众的回应。而这样步步抵达人们内心的过程,正宛若莲花从污泥中生长并最终盛开的瞬间。早在北宋初年时,周敦颐便用“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描绘莲花,而韩国也有将莲花养殖在佛寺清水池塘中的传统,足见它的清丽脱俗、不染尘世。章嘉禾与菲利普·比佐不断摸索,将韩国传统的音乐、舞蹈与默剧相结合,并打破固有的表演风格,用最优美、灵动、纯粹的肢体语言展现艺术家人生的蜕变,也表达出一种戏剧的诗意。

  《莲生》以静止开始,灯光中的清瘦女子一动未动,但眼神矍烁。45分钟,短短一堂课的时间,观众甚至还没暖和过来,舞台中央的她已收回所有繁杂的动作,半蹲状如一朵静谧的莲。不过当落幕时灯光亮起,人们来不及擦拭脸上的泪,却用心为这一出短小无华的作品奉上了自己最真的掌声。


(编辑:路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