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福清简介
李福清研究、甄别杨柳青年画
李福清(Б.Л.Рифтин),1932-2012,男,国际著名汉学家,俄罗斯科学院院士,俄罗斯科学院高尔基世界文学研究所首席研究员,被南开大学等多所内地和台湾大学聘为客座教授。长期以来,李福清教授致力于中国民间文学、民间艺术、中国古代文学、中国当代文学以及中俄文学交流史的研究,成就卓然,迄今已用俄、中、日、韩、英、德、越等语言发表作品近300种。2003年中国教育部授予李福清“中国语言文化友谊奖”。2010年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莫斯科向他颁发了“中国语言文化贡献奖”。
10月3日,俄罗斯著名汉学家、中国民间文艺界的老朋友、民间文化学者李福清院士在莫斯科辞世。为缅怀李福清先生为传播中俄两国文化作出的巨大贡献,10月20日至21日,李福清中国文化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暨追思会在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举办。俄罗斯驻华公使陶米恒,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民协主席冯骥才,中国民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罗杨与李福清生前密切合作过的刘锡诚、刘魁立、科罗博娃等中俄两国20余位民间文化专家学者,共同追忆了李福清在中国文学、中国民间文学和民俗、中国民间艺术研究等领域作出的卓越贡献,并给予高度评价。
李福清是俄罗斯科学院院士、国际著名汉学家。他以研究范围广泛,尤其在中国的民间文学、民间年画、古典小说等领域成就卓著而享有盛誉。他先后出版的《神话与鬼话》《东干民间故事传说集》《苏联藏中国民间年画珍品集》等多部民间文化著作极具学术和史料价值,影响广泛。特别是作为《中国木版年画集成·俄罗斯藏品卷》的分卷主编,他历时三年多深入俄罗斯二十余家博物馆,从中甄选出数百幅俄藏的中国木版年画孤本,而且对这些年画进行了精确的断代、筛选、注释。并撰写了八万余字的论文《中国木版年画在俄罗斯》,详细介绍了百余年来俄罗斯收藏与研究中国年画的历史,为中国民间文化在俄罗斯的传播作出了巨大贡献。2003年,李福清获得中国政府颁发的“中国语言文化友谊奖”,2010年,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莫斯科向他颁发了“中国语言文化贡献奖”。
冯骥才深情回顾了和李福清30多年的交往,他认为李福清在中俄文化交流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他的辞世是中俄两国学界共同的损失,希望年轻学者继往开来为加强中俄文化交流作出努力。冯骥才说:“李福清曾作为唯一外籍委员积极参加由我主持的中国木版年画抢救工程,编写《中国木版年画集成·俄罗斯藏品卷》,他对中国文化真诚的热爱,是一位纯正的学者,值得中国学术界学习。”(白 鹤)
出席李福清中国文化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暨追思会的专家会后合影
与会嘉宾手持鲜花向李福清遗像默哀
二零零六年木版年画集成俄罗斯藏品卷启动工作座谈会上,李福清(左)、薄松年(中),冯骥才(右)在翻阅材料
沉痛悼念李福清院士
□ 刘魁立(中国民协顾问、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
肃杀的秋风传来了噩耗,我的、也是我们大家共同的一位挚友鲍里斯·利沃维奇·里弗京(李福清)院士不幸离开了我们。这是俄罗斯学术界的巨大损失,也是中国学术界的巨大损失。
这个信息令人难以置信,因为几天前他的一位同事来京还告诉我说,他在高尔基世界研究所里还见过李福清。那一天,俄罗斯科学院高尔基世界研究所所长库杰林院士还曾派车送李福清去医院。一年多以前,我去俄罗斯,还曾到医院去探望过他,他的病房完全没有病房的样子,就像是他从事研究工作的工作间,一位研究生还在帮他打字。院士的去世让我那样地难以接受,直到现在,我仍然感到,似乎随时都会见到他,似乎他也会随时来北京和大家会见。
这时节,许多往日相处的回忆变得那样的真切,那样的温馨,但也那样的令人伤感。
半个多世纪前的1958年,我们师从同一位导师——著名的学者弗拉基米尔·伊万诺维奇·契切罗夫,他既是教研室主任也是高尔基世界研究所民间文学研究部主任。时过不久,契切罗夫教授逝世,李福清投在E·M·梅列金斯基教授的名下,我的导师是E·V·鲍米兰采娃教授,我们的两位导师又是极要好的朋友,梅列金斯基来莫斯科大学讲授《神话诗学》专题,李福清也会每周到这里来听讲,我们有很多见面的机会,我们互相交换意见,讨论彼此的学位论文。
那期间,我们还有过一些合作的项目。我记得我们曾经一起给乌克兰著名诗人雷里斯基翻译过李白的诗篇,最后由诗人润色出版。翻译过程中,李福清对李白诗句“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奇绝狂放的想象赞叹不已,他当时的音容笑貌至今还呈现在我的眼前。我们还曾一起把中国的谚语翻译成俄文结集出版。有一年过复活节,我们一起去卢日尼基运动场,一起坐雪橇、吃薄饼。在我学位论文的答辩会上,他还有过长篇的发言。……许多回忆对我来说是那样的宝贵,这几天我反复地重温这一件件仿佛发生在昨天的往事,不禁黯然神伤。
李福清一生热爱中国文化,献身于介绍和宣扬中国文化。他致力于中俄两国学者文化的交流,致力于增进两国人民的友谊。
李福清早年在列宁格勒大学学习期间,曾经到吉尔吉斯东干人的居住地做过田野考察。这些原来居住在甘肃的回族民众,用汉语给他讲述了许多民间故事,他忠实记录,用功至勤,至今他所著的《东干民间故事传说集》俨然成为故事研究的一部经典著作。当时,我们还曾经商议过,要一起到吉尔吉斯去考察东干人的文化状况和民间文学的留存状况。
半个世纪以前,李福清就发现了一批留存在俄罗斯的宝卷珍本,他作了著录,写成文章,译为中文发表。
他的重要贡献之一是发现了《红楼梦》的一个极有特色的抄本,所谓“列宁格勒本”,并介绍给中国的学术界。
他在晚年积极搜集和研究中国年画,甚至到了痴迷的程度。他乐此不疲地到日本、到越南、到欧洲各国去搜求流失于海外的中国年画,每有所得,便欢喜雀跃,快乐不已。冯骥才先生为他出版的年画集,堪称是中国年画的珍品。他在《孟姜女哭长城》等中国民间传说、《三国演义》等中国古典小说的研究方面都有极为深刻的心得。有一年行政当局曾经邀请他担任俄罗斯国家图书馆馆长职务,但他坚辞不就。他说,那样就会使他没有时间从事他所喜爱的关于中国文化的研究了。
他热爱中国的民间文化,在国际学坛享有盛名。在俄罗斯学术界一说到中国民间文化,就一定会、而且首先会众口一词地提到李福清的名字。
他的学术成就为学术界所公认,他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是多方面的,也是十分宝贵的。历史将会永远地记住这位杰出学者的名字。
作为他的一位朋友,我从他的身上学到很多宝贵的东西,他的精神里蕴涵着一股激励人奋进的力量,那是一种无声的召唤。他的榜样昭示我们,要像他一样,为宣传两国人民所创造的宝贵的民间文化、为中俄两国人民的深厚友谊贡献一生。
李福清院士虽然离开我们而去,但他以自己的杰出贡献、以自己为伟大事业献身的高尚品格,与世长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