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箱帐号: 密码:
English日本語简体繁体

上海影视,从“码头”走向“源头”——访上影集团总裁任仲伦

时间:2012年11月05日来源:《人民日报》作者:任姗姗

任仲伦

电视剧《焦裕禄》剧照

  40多年前,长篇通讯《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焦裕禄》让焦裕禄的名字响彻中华大地;20年前,电影《焦裕禄》再现的“人民公仆”感动无数中国人;今天,焦裕禄的故事仍在继续,焦裕禄的精神仍在生长。由上影集团领衔出品的电视剧《焦裕禄》目前正在中央电视台播映。不少观众发现,尽管历经近半个世纪的时代变迁,荧屏上的焦裕禄依然可亲可敬、立体真实,富于时代感和现实意义。

  最近10年,走进大众文化生活的英模,又何止“焦裕禄”?在中国电影电视产业阔步前进的背景下,广大文艺工作者创作了一大批兼具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的精品力作,其中涌现了不少社会效益与市场效益俱佳的主流影片,为中国电影留下了诸多鲜活的艺术形象。日前,记者就上海的主流影片创作采访了上海电影集团公司总裁任仲伦。

  记者:由上影集团出品的电视剧《焦裕禄》、电影《西藏的天空》入选迎接党的十八大重点影视作品。近年来,几乎每逢党和国家的重大历史节点,都会有上影出品的影视作品与观众见面,反响都不错。能否谈谈你们对主流影片创作的认识和经验?

  任仲伦:这些年,我们始终坚持主流影片、艺术影片与商业影片三足鼎立的创作方向,把主流电影作为创作的根本追求。去年纪念建党90周年、辛亥革命100周年,我们创作的电影《辛亥革命》、电视剧《开天辟地》,也取得了不错的社会反响和票房成绩。影视剧作品离不开观众的接受和认可,英模人物需要广大观众的情感共鸣与思想认同,这是赢得市场的关键。因此,我们力争创新开拓主流影片的艺术表现方式。

  主流是一个精神价值、思想内涵的概念,而非题材、体裁、风格、样式的概念。主流影片的艺术表现方式是开放的,类型片、商业片的一些手段同样可以使用。同时,我们吸纳具有一定号召力和影响力的影视明星加盟,在保障影片思想价值的同时,引起市场关注,推动主流影片的传播。

  主流电影在本质上反映了历史观念和时代精神,是引导社会进步、文化发展不可或缺的文艺样式。我们不应把主流思想和艺术表现隔离开来。当下,有的创作仍停留在对主流价值口号式的宣传上,主题浮于情节人物之外,并没有把思想性融于丰富的细节与鲜活的人物塑造中,这样的影片难接地气,也难以满足老百姓的审美和观赏需求。

  记者:中国电影电视的10年,也是我国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的10年。上影作为首批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单位,很早便提出了打造完整电影产业链的概念。这对于主流影片的市场开掘,发挥了什么作用?

  任仲伦:前不久,上影和我个人获得了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工作先进集体和个人的荣誉。这已是上影再次被评为“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先进企业”。表彰会上,中央领导同志提出:凡是改革好的地方,都是出精品力作的地方。对这一论断,我有深刻的体会。上影是2004年全国第一批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单位,改革之初我们就提出建立全产业链的概念。8年过去了,我们深切感受到:改革解放了思想,解放了生产力;通过调节生产关系,促进了艺术创作的繁荣发展。目前上影联合院线在全国73个城市拥有192家电影院、934块银幕,去年联合院线票房占到全国票房的11%左右。今年联合院线的票房有望超过16亿,集团利润超过2个亿,比改革之初增长102倍。产业道路使企业实力大大增强,有能力加大对主流影片创作的投入。此外,产业链上下游相结合,形成良性循环,从市场角度支撑了主流影片的放映。

  记者:上海是中国电影的发祥地。作为中国最早开放的通商口岸之一和工商业最繁荣的城市,上海为电影的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今天,上海影视如何延续原有风格、再创辉煌?

  任仲伦:近年来,上海市委市政府提出:要把上海建设成国际文化大都市,不仅要做文化交流的“码头”,更要做文化原创的“源头”。我认为,影视是这个时代最有影响力、传播最广泛的文艺样式,影视创作和生产是增强文化原创力的重要突破口。

  从上世纪40年代的电影《一江春水向东流》、《乌鸦与麻雀》到谢晋导演的《芙蓉镇》,上海电影电视一直传承着现实主义的传统。现实主义在今天依然有着强劲的生命力。近年,上影出品的电视剧《心术》、《生死抉择》等沿袭了现实主义的传统,真诚地关注和充分反映了当代生活,受到观众的喜爱。随着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中国国际影响力的提升,电影责无旁贷地站在文化“走出去”的最前沿。按照中央推进文化“走出去”的战略部署,上影于2009年开始实施“把中国故事讲给世界听”的创作计划。目前,我们正与美国职业篮球协会合作,制作一部反映当代青年生活的励志影片《神奇》。另外,反映二战期间上海民众帮助犹太人的电影《魔咒钢琴》也在筹备中。我们将利用地缘优势和市场资源,更好地将中国故事讲给世界听,让世界听得懂中国故事。


(编辑:伟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