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箱帐号: 密码:
English日本語简体繁体

口头上的诸城

时间:2012年11月02日来源:《中国艺术报》作者:吕洪雨

《传说诸城》 吕洪雨主编 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

  口传文学原本是百姓祖祖辈辈教育子孙后代的第一教材,是地方文化的根脉所在,如今已很少有人提及。如果任其从人们记忆中渐行渐远以至消失,将是无可挽回的损失。

  2007年,诸城市民协对本市民间文化现状开展调查摸底,结果发现,诸城人民在千百年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的民间文艺极为丰富,但是随着时代发展和人们生产生活方式变迁,有许多民间文艺项目遭遇困境,有的已处于濒危甚至失传状态,特别是在全市蕴藏面广量大的口传文学遗产。

  例如宋代苏轼在任密州太守时(治所在诸城)缉盗治乱、为民做主的传说很多。当他侦悉歹徒盗抢良民银两、直接审问又恐其硬抗不招时,便用计“公审土地爷”,震慑贼人主动招供,百姓呼之为“青天大老爷”。清朝宰相刘墉老家是诸城,治贪斗虐妇孺传颂,当他回乡省亲发现出嫁多年的侄女一直用他为其陪嫁带有“清爱堂”堂号的灯笼到处扰民唬官、赚取钱财时,当即责令撤换了灯笼,被百姓称为“白面包公”。诸城历史上农村百姓中觅汉把头斗智斗勇反抗财主压迫的故事乡乡疃疃都有。如觅汉出苦力干活,财主却不给像样的饭吃,他让觅汉猜吃米面还是吃糠菜,猜吃米面,他说没猜对;反过来猜吃糠菜,他说“算你猜着了”。觅汉便以牙还牙治财主,用木车推财主的粮袋过河时让其猜车歪不歪,财主猜不歪时就说他没猜对;猜车歪时就说“算你猜着了”,把车歪倒在河里。

  调查中,年过七旬的传承人王金华发急说:“应该早组织、快抢救,等俺这拨人死了这些财宝就瞎了!”调查报告送到市委市政府负责人面前,引起高度重视,立即批示抓好落实。于是诸城市民协会同文联等方面,从最濒临失传的民间口头文学入手,发起了采录抢救行动。

  中国民协的专家被请到诸城,隆重举行抢救传承民间文化工作基础知识和形势任务辅导报告会,进行应知应会基本知识的武装。在此基础上,市文联和民协在网上联合发出“关于挖掘抢救和编辑出版民间口传文学遗产集成的征稿启事”,向社会广泛征集稿件。在市内各主要中学开展“我发现·我记录·我传承”民间文艺进校园活动,在搞好知识和技能培训前提下,组织10000多名在校高中学生和教师,利用两年的节假日深入到全市社区和村村户户,请长者讲述,师生人人动手记录整理民间口头文学作品。征稿还得到广大民间文化工作者、爱好者踊跃参与,许多人把自己多年挖掘整理的成果抱了出来,还有人主动上门自带干粮和茶水参与采录整理工作。

  市有关领导机关先后3次召开座谈调度会,将几代人几十年采录挖掘的成果和各类媒体上刊印的作品都搜集起来,既做到了采录行动的广泛深入性,又确保了全市民间口传文学遗产的系统整体性。其间,诸城市民协成立20多人的编辑班子,分工负责,走访民间文化传承人200多人次,在书籍设计和编审等方面,得到中国民协精心指导。最终从12000多份稿件中,选编1000余件,囊括诸城神话、传说、故事、笑话、歌谣、谚语等口传文学遗产的方方面面,征集体现诸城历史文化特点的图片60余幅,编成诸城民间文学史上的经典力作《传说诸城》,这也是潍坊地区民间文化遗产抢救的一项重要成果。

  口传文学抢救成果来之不易,万万不能束之高阁。如何将它与现实挂钩,产生实际的效用,诸城市也做了不少有益的尝试。《传说诸城》首先在诸城市教育界引起重视。在“民间文艺进校园”活动中,市教育局负责人已认识到,它不仅是对诸城口传文学遗产的有效抢救和传承,更是一部对青少年进行人文教育和文学教育的好教材。成书一到诸城,教育局即为全市中小学统一给予订购配置。此外诸城一中、龙城中学、实验中学、职业学院等又各自订购不少,诸城一中一次订足2000册。学校师生都把《传说诸城》当成学习历史文学知识和提高写作技能的重要参考。

  在经济一体化的大趋势下,文化也在同质化,人们常说的“文化名片”如何打造,唯有依靠地方文化。诸城市在接待重要宾客时经常以《传说诸城》相赠,在传播诸城地域文化方面发挥了不可取代的作用。此外,最重要的是,在现代社会,人口流动加剧,“漂”成为一种常态,诸城人也有很多旅居北京、济南、青岛等各大城市,新的口传文学难以形成,让千百年来积淀而成的口传文学成为凝聚他们的根,也是《传说诸城》作为抢救成果的一


(编辑:竹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