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魁智:对党和人民心怀感恩
于魁智
作为党的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三次党代表,第九届、第十届、第十一届三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国家京剧院副院长、艺术指导于魁智用切身行动践行着“饮水思源,德艺双馨”这8个字。“我今天所获得的一切成绩,都是党和人民给予我的。我始终对党、对人民怀着一颗感恩的心。”40年的京剧之路给于魁智带来无数美誉和掌声,但辉煌的背后也有艰辛。
初到国家京剧院的那几年,于魁智基本处在“跑龙套”的位置,可他不但踏实本分地完成了工作,更是用心观摩实践,使得自己的艺术领悟和舞台功底都有了新的提升。功夫不负有心人,1987年,在首届全国青年京剧演员电视大赛上,于魁智获得了“最佳表演奖”。这是他在京剧艺术道路上获得的第一个荣誉,给了他极大的鼓舞。“那个奖可以说是我艺术之路的新起点。”于魁智说。在那之后,国家几乎年年都举办京剧比赛,于魁智也几乎是每年都拿奖,而在他眼中,这一切都是国家为他创造的发展机遇。“这么多年来,我也曾迷茫过。但我之所以到今天一直坚持走京剧这条路,就是因为我一定要对得起这个好的时代,不能辜负培育我的党和人民。”于魁智说。
2004年,在维也纳金色大厅,于魁智唱响了中国京剧。“当我作为中国的文艺工作者站在金色大厅的舞台上的时候,一股强烈的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提到党和政府对京剧艺术的保护扶持,于魁智如数家珍:“哪一个国家的领导人会在每年新年来临之际和国粹艺术演员们欢聚一堂,坚持17年风雨无阻?哪一个国家会在国家级电视台专门拿出一个频道来给自己的国粹艺术?哪一个国家对自己的国粹艺术重视到如此之高的程度?这一切只有在中国才会有。”
正因为怀着一颗感恩的心,于魁智多年来一直用自身努力的成绩回报着祖国。走农村、下基层、全国巡回公益演出等活动对于他来说如同家常便饭。而在他走上领导岗位后,也一直用“服务观众,回报社会”的理念来领导自己的团队。他常对青年演员说的一句话就是:“没有不爱看戏的观众,只有我们自身的不足。”在于魁智眼中,祖国需要什么,人民需要什么,他就应该做什么。“对我而言,最重要的就是自己所承担的社会责任。”于魁智说。
今年在香港举办的中国戏曲节,让于魁智颇为感慨。7月20日演出当天,来自北京、天津、河北、湖北等地的很多内地观众都前往观看,更值得一提的是观众大部分是年轻人。“吃惊、感动、欣慰,这就是我当时最真切的感受。”于魁智坦言,随着党和政府的大力扶持,京剧艺术的发展呈现出更加繁荣的态势。“有年轻人喜欢京剧艺术,有年轻京剧演员继承弘扬京剧艺术,中国京剧的明天肯定是美好的。”据于魁智介绍,由文化部、教育部、财政部三部委联合发起的“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反响就非常不错。每当京剧走进各大校园的时候,都深受高校学子的喜爱,演出礼堂几乎是场场爆满。“只要我们不断提升自己、跟上时代、努力创新,年轻人也一样会非常爱看我们的演出。”对于京剧艺术未来的发展前景,于魁智非常看好。
对于即将召开的党的十八大,于魁智充满了期盼。他认为,文化的发展道路是处在不断探索中的,而传统艺术的保护传承道路也是如此,因此应该大胆一点、包容一点。“创作上强调生产性保护,管理上重视产业化经营,这不失为传承发展京剧艺术乃至整个传统文化艺术的好方法。”于魁智说,我们在新时期一定会有新的目标、新的探索,而传统艺术也必将诞生一大批属于新时代的精品。
(编辑:伟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