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箱帐号: 密码:
English日本語简体繁体

望子成龙不如望子成人

时间:2012年09月24日来源:中国艺术报作者:聂冷

  我们中国人重视家庭教育,可谓由来久矣。《三字经》里就写着,“养不教,父之过”,说明我国国民自古以来就认为,父母教育子女的责任是天经地义的。没有教好子女,父母就有过错,理应受到谴责,甚至惩罚。至于父母培养子女美好德行的优良典范,也自古以来就多得很,例如著名的孟母三迁、曾子杀猪、岳母刺字等等,可见中国人的家教实践和学说,确实自古以来就丰富得很。但令人遗憾的是,当今许多中国人的家教观念和实践,却不仅没见多大长进,反而频频失误,有的甚至还不如我们的祖先高明。其中最为普遍和最为突出的一个问题,便是对孩子期望过高。正如老一辈文学大师梁实秋先生在戏谑当年的某些痴心父母时所言:“孩子才能骑木马,父母便幻想他将来指挥十万雄师时之马上雄姿;孩子才把一首小曲哼得上口,父母便幻想他将来喉声一啭彩声雷动时的光景;孩子偶然拨动算盘,父母便暗中揣想他将来或能掌握财政大权,同时兼营投机买卖……”

  事实正是如此。因为“望子成龙”,许多家长不惜付出高昂的代价,请家教,拜名师,求经典,甚至对孩子进行“威逼利诱”、“拔苗助长”、“鞭打快牛”……与此“魔鬼教育法”相应的是,许多痴心家长为给前景光明的“龙子龙孙”当好“后勤部长”,往往对孩子百般溺爱,正所谓“含到嘴里怕化了,捧到手里怕摔了”,举家围着孩子转;从物质到精神一概对孩子百依百顺,不仅孩子要啥给啥,而且服侍得饭来张口,衣来伸手;致使孩子自小铸成了以“我”为中心的极端自私心理,并且导致孩子除了应考,什么都不会做,极大地弱化了孩子的体质和独立生活能力。据报道,一名刚入校的大学生,把穿过的衣物寄回家中,让奶奶洗净后再寄来;有一个初中生,出钱雇同学替他做值日;有个住校高中生,父母为免他洗刷之劳,竟在被子上套了四层被套,半个月拆一条,由母亲定期取回去洗……这样培养出来的孩子,将会变成什么样子就可想而知了。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某些“神童”一时的“成功”,更大限度地吊起了其他家长对子女的期望,从而导致蜂起仿效。前些年有一对四川夫妇写了一本《哈佛女孩刘亦婷》,炫耀他们的女儿考上哈佛大学,据说眨眼工夫,该书就销出了一百多万册,原来许多父母要照着书本如法施教。其实,绝大多数的孩子成不了“神童”,也不是所有孩子都有考上哈佛的机会。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盲目的仿效,不仅难达目的,而且必将使“魔鬼教育法”的危害变得日益深重和广泛。

  其实,无论天下为人父母者“望子成龙”的愿望是何等的迫切,最终能够出人头地,甚或当上总理、部长、将军以及明星大腕的总归是少数,大多数都要成为普通公民。也就是说,大多数孩子的父母最终还得接受孩子当普通公民的客观现实。因此,窃以为与其不切实际地“望子成龙”,还不如踏踏实实地望子成人。望子成人,就是把培养孩子的目标首先放在当好一名对社会有益的普通公民上。一个社会不能光有管理者,没有生产者;也不能光有英雄豪杰,而没有平常人士。只要孩子长大后能够自立,并在自力谋生的同时,自然而然地为社会做出他力所能及的贡献,应该说他就是一个社会所需的人才。为人父母者如果能为自己的孩子成为这样的人才而感到宽慰。

  因此,家长们与其枉费心机,不切实际地依照自己的主观愿望去塑造孩子,还不如顺其自然,因势利导为妙,也正如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早在上世纪20年代就曾经主张的,要“解放孩子们的手,让他们尽情去玩;解放孩子们的脚,让他们到处去跑;解放孩子们的脑,让他们自由去想;解放孩子们的嘴,让他们随意去唱去说。”


(编辑:单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