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箱帐号: 密码:
English日本語简体繁体

中国原生民歌的炉火与香火——由第六届中国原生民歌大赛透视东方民歌的传承

时间:2012年09月19日来源:中国艺术报作者:李泽生

  以勇武著称的武当山,连日来却被温和、甜美的民歌文艺气息所笼罩。9月3日至6日,由文化部和湖北省人民政府主办的第六届中国原生民歌大赛,在湖北十堰市武当山举行。每天夜幕降临,武当山大剧院就响起原生民歌大赛复赛的歌声;而复赛次日的下午,188名参加复赛的全国民歌选手全部登上美丽俊秀的武当山琼台景区之露天舞台,一决最后的胜负。而透过这些生动的演唱,也不禁让我们思考中国原生民歌的传承与发展。

新疆柯尔克孜族八人合唱《玛纳斯》片断 

  美丽动听的天籁之声

  “青线线那个蓝线线,蓝个英英采,生下一个蓝花花,实实的爱死人。五谷子那个田苗子,数上高粱高,一十三省的女儿,就数上蓝花花好。正月里那个说媒,二月里定,三月里交大钱,四月里迎……”陕西选手张小兵唱的陕北信天游《兰花花》,粗旷豪放,野味十足。

  “幺姑筛茶来,手拿扇子摇摇摆摆,好呀么好身材。太阳红似火,哥哥好口渴,茶山幺姑姐,送茶上山坡。还有一双巴山脚,两个小酒窝。”湖北恩施州选手谭学聪、许艺才等7个身着土家族传统服饰的巴东县农民,手持锣鼓,献上了一首土家族传统薅草山歌《幺姑筛茶来》。他们七人的“撒叶儿嗬组合”曾经在第十四届CCTV青歌赛原生态组竞赛中摘金。

  来自内蒙古的女歌手敖特根图垭、格日勒赛汉,分别穿着不同色彩的蒙古族服装,端庄、沉稳地站在舞台上,各自吟唱了大草原的长调。尤其是一身白色长绸裙的敖特根图垭,在马头琴的伴奏中,忽而悠扬,忽而低沉,如泣如诉,似悲似怒地,以连绵不绝的中低颤音,揪着听众的心坎,有一种苍凉的美,让记者想起成吉思汗大雪途中的跋涉远征……

  新疆的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等多民族选手参与了独唱、重唱、对唱和多人合唱等组的比赛。先是一对哈萨克族夫妻选手巴合提江·吾拉孜艾力、马尔甫华·赛迪瓦尔地出场,一边弹着冬不拉,一边对唱着哈萨克族民歌《呼勒家是我的家》《金色的麦穗》,唱出了游牧民族的自由、迷茫与欢乐。他们都是伊犁歌舞团的演员,夫妻结婚25年,对唱了25年,将音乐与爱情、婚姻融在了一起。之后,维吾尔族的祖木热提·阿西尔、艾力·喀迪尔等10名选手,一人弹着热瓦甫,其他人在手鼓声中合唱了哈密木卡姆《代尔地亚曼木卡姆》,热情欢快,激情洋溢,不断地摇头晃脑,不亦乐乎。他们在露天的大舞台唱,歌声飘扬在武当山上,令人想起天山和新疆人美丽的家乡。来自新疆克州乌恰县的8位柯尔克孜族民间歌手阿曼古力·吾尔肯巴衣等,弹着古老的民间乐器库姆孜琴,合唱了著名史诗《玛纳斯》片段。

  藏族的民间牧歌,则以厚重、昂扬、沉雄的声音,将我们带到古老沧桑的青藏高原上,表达着一种神秘、深刻、坚韧、慈悲的藏文化蕴含。贡桑德吉唱了藏北牧歌《吉祥的欢聚》《草原情歌》;多布唱了藏北牧歌《迷人的藏北》《家乡》;白玛永西唱了藏族山歌《草原牧歌》、藏族民歌《卓歌》、藏族山歌《我的家在三江源》,一浪一浪如喜马拉雅山一样起伏……

  第六届中国原生民歌大赛共有600名选手参加各地的初赛,188名选手进入在武当山举行的复赛和决赛,他们分别属于汉族、藏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蒙古族、壮族、回族、彝族、瑶族、土家族、朝鲜族、东乡族、苗族、侗族、土族、仫佬族等多个民族,分别从青藏高原、天山南北、河西走廊、内蒙古大草原、贵州高原、“两湖”“两广”地区、大东北等地走来,歌词和音乐旋律、唱调都粘着各自的泥土韵味和芳香。大赛评选出了各个奖项:潘兴周、余秋阳合唱的贵州苗族民歌,谭学聪、许艺才、黄本红、邓学红、谭焦、胡明盛、李开文等7人民歌组合,内蒙古师范大学选送的那顺吉日嘎拉、斯琴毕力格、代小、扎力嘎夫、德力根其其格、查干巴拉、钢宝力道等7人蒙古族长调组合,分别摘取了A、B、C三个参赛组的金奖;普艳喜等人参赛的6个节目分别获得银奖;刘海嘉等人参赛的9个节目获得了铜奖,其他的节目均获优秀演唱奖。


(编辑:竹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