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口说“戏”
戏曲已经成为他们生命的一部分
季国平(本次大赛评委、中国剧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现在经济发展了,我们会想,富裕后的农民、职工的文化生活该怎么办?这次参赛队伍中有一个民间业余的渔民剧团——宁波市鄞州区咸祥镇嵩江越剧团,农忙时他们出海打鱼,扮演着劳动者的角色;农闲时便自发组织剧团,演老百姓的戏,演老百姓喜欢的戏,他们既能唱折子戏,还能演大戏,诸如越剧《红楼梦》《祥林嫂》等。他们不只在农村的土戏台上演,在庙会上演,还演到了宁波大剧院。
纵观此次参赛剧种和行当,一方面涉及剧种非常广泛。除了广泛流行的京剧、豫剧、越剧等,还有一些地方小剧种,如河南越调、眉户戏、甬剧等。行当也很丰富,参赛选手中有两个男旦,一直以来,男旦是中国戏曲的重要特质之一,这次比赛不仅有京剧的男旦,还有越剧的男旦,越剧中男旦很少见。工人戏迷们真是发自内心地喜欢戏曲艺术。
正是因为这种热爱,他们工作之余,以戏曲的方式自娱自乐,在满足自己的同时也愉悦他人。戏曲这种艺术样式,面临影视较大冲击,但是在民间,在普通职工和老百姓中间实际上非常流行。无论是在乡村土戏台上,还是在城市广场、工厂企事业单位的社区等,经常可以看见戏迷的身影。对戏迷们来说,戏曲不仅仅是一种娱乐样式,它已经渗透进他们的血液,他们的日常生活,在自娱自乐之余,传承着我们优秀的民族文化,传承着我们民族的道德观和价值观,在当下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和谐社区、和谐乡镇,戏曲将起到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职工艺术节夯牢戏迷观众基础
安 平(本次大赛评委、一度梅获得者):看完决赛共32场演出,感觉国家富强了,企业做大了,已经非常有意识地注重职工的业余文化生活,使得民族戏曲通过职工爱好者得以传播和发扬,推动了舞台艺术的发展、培养了更多的观众。
另外,观众审美水准的提高和外来艺术的综合影响,使得职工文艺的发展获得了更好的助推力。在领导的重视和支持下,在职工业余爱好者的努力下,职工业余表演不亚于专业水准的演出。
职工艺术节应保持它的行业特色
杨 俊(本次大赛评委、一度梅获得者):不是非要学习专业的演出方式,石油、金融、航空等行业的演员表现了自己的职业特点,表演真实生动,体现了行业人员的活力和特色,应当保持。例如,中国石油剧协的演员在豫剧表演中添加了维吾尔族歌舞的元素,获得了满堂彩。新疆歌舞融进豫剧,演员做到了真心投入、真心创作、真心表达。这样的嫁接既有维吾尔族的特色,又不失豫剧的韵味,是行业工作者劳动体验和艺术灵感的有机结合,可谓贴近生活且创意十足。
将维吾尔族舞蹈融入戏曲表演
古力白克热木·吐尔迪(参赛选手、新疆独山子石化公司维吾尔族员工):我曾是一名舞蹈演员,舞蹈是融入我血液的精魂,艺术门类之间是相通的,艺术也应该是全民族的艺术。在每次演出中我都注意将维吾尔族能歌善舞的特点发挥出来,我曾在梅兰芳大剧院参加京剧票友大赛时融入民族舞蹈元素,并同时采用维语和汉语演唱,使更多观众得以领略艺术之美。我不认识汉字,学戏的时候都是请同事标注汉语拼音,并通过磁带反复记忆和演唱,每一首曲子练习不下万次。
全力以赴推动出人出戏
刘金平(中国石油剧协副主席):此次大赛中我们选报的京剧《杨门女将选段——探谷》和豫剧《朝阳沟选段——亲家母对唱》双双获得一等奖,它是经过长期积淀的企业文化特色以及深厚的企业戏迷基础的结果。中国石油剧协历来重视和积极支持职工的各项艺术实践活动。抓精品、促人才,培养了一批戏迷、一批戏曲表演者,创作了一批精品剧目;职工戏迷也有意识地参加各种戏曲大赛和业务培训,同时,我们还经常组织职工送戏下乡,在演出中接受艺术锻炼。
评委杨俊、汪荃珍观看选手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