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泽先:一手执刀为百姓治病 一手提笔为时代讴歌
蒋泽先在四川映秀镇采风创作
提起蒋泽先,人们首先可能会惊异于他的两个截然不同的身份: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教授、主任医师,以及报告文学作家。作为一名救死扶伤的医生,在从事医疗、教学、科研工作之余,还能以自己独特的角度去体察时代,勤奋笔耕,迄今已创作出近千万字的报告文学作品,蒋泽先的故事不能不让人啧啧称奇。
蒋泽先善于从时代的变奏中找到写作主题,从上世纪90年代初至今,他创作出了多部反映时代精神的报告文学作品。上世纪90年代初民工潮涌现,他深入车站、工地采访,写了报告文学《年年岁岁民工潮》;三峡移民工作启动,他利用在万县开医学专业会之机采访了当地党政干部和移民,写出了《百万移民从头越》;1998年抗洪救灾抢险,他利用双休日自费到九江灾区采访,写了《筑起灾后防御的大堤》;出国热时,他写了《归雁声声》歌颂了海外赤子报国感恩的真情;2010年江西鹰潭发生了特大洪水,他和文学工作者一起深入灾区,合作写出了《千年一遇》。近年来,蒋泽先奉献出了一批批贴近群众、充满悲悯情怀、为百姓代言的报告文学佳作,他一直把人民性当作其作品价值的最重要考量。2005年出版的《中国农民生死报告》,反映疾病下的农民生存困境,具有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第一时间,他走遍了18个灾区,写出了35万字反映地震灾区人民生存状态的报告文学《蔚蓝色的过渡》;对口援建开始,他再次深入灾区,翻越了4900米的大雪山,到海拔高、条件苦、气候恶劣的小金县采访了7天,随后又去了映秀、彭州、安县、都江堰等地,背着一袋子资料,创作了反映让灾民安居乐业的全国援建纪实的、长达45万字的报告文学《中国大援建》。这些作品,都以人民幸福为最高福祉,以百姓疾苦为中心主题,产生了深远影响。
一手执手术刀为百姓治病,一手提笔为时代讴歌。年近七旬的蒋泽先依旧奋斗在文学创作第一线,他愿意继续行走在祖国大地上,全力去记录、讴歌这个时代的闪光点,为人民的幸福而奋笔疾书。
(编辑:晓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