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箱帐号: 密码:
English日本語简体繁体

奇词妙曲颂井冈——歌曲《井冈颂》印象谈

时间:2012年09月10日来源:中国艺术报作者:晨枫

歌曲《井冈颂》简谱

  对拥有最广泛的欣赏者与参与者的歌曲艺术来说,井冈山无疑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热门题材。上世纪50年代的《歌唱井冈山》《请茶歌》,60年代的《井冈山上采杨梅》,70年代的《井冈山上太阳红》等等,可以说,井冈山歌曲一直持续不断地回响在那个年代的广阔时空里。这是因为,在一个不短的历史进程中,井冈山对于亿万中国人民来说,其最本质的概念还是作为革命圣地与红色摇篮而存在的——从中国革命的第一支工农武装在这里诞生、第一团燎原之火在这里点燃时起,井冈山就成为了亿万人民心中追寻理想、奔向光明的精神象征。这一点,在以往出现的那些歌曲里便能得到最真实的反映。

  然而无可否认的是,井冈山毕竟首先是一座山势奇峻、风光迷人的名山,是湘赣边界罗霄山脉中段一处令人倾心向往的自然景观。在井冈山成为我国红色旅游重要基地的今天,井冈山红色文化成为满足千百万人们精神消费佳品的时候,精心培育能够适应今天人们审美需求的讴歌井冈山的歌曲,也同样成为了音乐工作者们无可推卸的神圣责任。正是基于此,我们才更有理由对新近产生的优秀歌曲《井冈颂》予以格外关注。

  任何一首歌曲的歌词,都是通过语言的手段来传达作者思想、理念、情感与心绪的,它不仅赋予抽象的音乐旋律以具体可感的艺术形象,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歌曲的思想深度与理性高度,因而是歌曲的灵魂之所在。《井冈颂》(易襄作词)歌词最为成功的亮点就在于:作者笔下的“巍峨井冈”、“伟岸井冈”其所具有的“雄伟神圣”、“万古英名”,既是对作为自然形态的井冈山的壮丽雄奇、风光万千的高度概括,更是对饱含深邃人文价值的井冈山的历史含金量的热诚礼赞。如此,便使得这首作品呈现了一个完整的、真实的、具有自然与人文双重审美价值的圣地井冈山,从而摆脱了以往歌颂井冈山歌词的惯有模式。

  尤为值得称赞的是,作者在执笔之前,显然对于自己的表现客体井冈山不仅仅满怀一腔灼热激情,而分明是将井冈山置于我国辽阔幅员的名山大川与我党、我军将近百年历史的图标上,进行了长久的、冷静的、科学的理性思考,从而凝聚成了这首仅有八十个字、全部是四字成句、却注入了足以让人们展开无限想象空间的厚重容量的歌词。作者在第一段歌词里,以自然景观为主线,将井冈山的自然风貌、地理环境巧妙地融入了“六个五”之中,可谓独树一帜。第一段的“六个五”,从“五百里井冈”到“大小五井”再到井冈山的最高峰“五指峰”以及“山有五胜”、“潭卧五龙”、“马啸五云”,可以说将井冈山的奇异风景尽纳其中,其所包含的动人故事、美丽传说该是何其丰富;而第二段歌词依旧是别出心裁的“六个五”,却是通过对“哨分五口”、“军出五阵”、“花开五朵”、“魂系五坪”、“威武五帅”、“旗耀五星”的抒写,又将井冈山的辉煌革命历程巧妙地收入笔下,同样,其中所蕴藏的无数斗争传奇、英雄壮歌,又该是何其感人!至于仅有十六个字的副歌歌词在高潮部分出现,更是以“九九归一,济我苍生”的反复吟咏,仰天长歌,余音袅袅,令人为之震撼不已。不难看出,举重若轻、言简意赅、以一当十、以少胜多的这些歌词应当具备的高度概括的艺术品质,在这里得到了最为集中的展现,从而使得这首歌曲的歌词,具有了一种与众不同的个性品质。

  当艺术回归本真之后,以往那种对歌曲传播的单一快餐化的追求倾向,势必会朝着在对音乐的欣赏中获取审美价值的取向方面大步递进。对此,《井冈颂》(熊纬作曲)作者是心领神会的。面对一首从头到尾皆是四字一句一贯到底的词句格式,曲作者在利用音乐对语言的巨大包容优势上所花费的心智之艰辛,是不难想到的——他以自己从小就被熏陶在其中的江西民歌为内核,但又未完全拘泥于此,而是从当今歌曲欣赏者的心理需求出发,极力去追求作品审美价值的最大化。他知道,自己所歌颂的井冈山,是曾经在各种文艺作品中无数次被表现过的音乐表现客体,所以,他在怎样尽可能运用抽象的音符构成的音乐旋律,去发掘与展现井冈山的历史重量感与现实引诱力方面,可以说是穷尽心力的,从而才能将真挚朴素而细腻动人的情感,融入悦耳动听、引人入胜的旋律中,使之尽可能去强化作品的艺术魅力——这一点,从作品开始以大提琴为主的深沉、空旷的低沉音乐气氛的渲染开始,到伴唱引出独唱的进入,再到演唱者张弛有度、恰到好处的演绎,使得歌曲产生了震撼、动人心扉的艺术效果。当然,这其中演唱者(郭艳燕、黄训国演唱)纯净而清丽的音质、明亮而大气沉稳的演唱以及游刃有余、把握自如的二度创作,对于歌曲上佳艺术效果的产生,无疑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任何一首歌曲无不重在群众中传唱,优秀歌曲更是如此。我祈愿能有更多的听众被优秀歌曲《井冈颂》的艺术魅力所永久陶醉。

  (作者系词作家,音乐评论家,中国音协《歌曲》杂志编委)


(编辑:刘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