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箱帐号: 密码:
English日本語简体繁体

话剧《苏格拉底》的当代意义

时间:2012年07月02日来源:中国艺术报作者:蒙迪

  近日上演的话剧《苏格拉底》以苏格拉底之死的过程为主要内容,有着严密的结构方法。话剧采用倒叙的方式,并有“戏中戏”的情节。全剧分为八幕,自序幕由苏格拉底的学生斐多遇到弗利的青年开始回忆老师死前的日子,直至悲剧诗人美勒托指控苏格拉底、煽动雅典民众、陪审团审判、苏格拉底坦然赴死,一个半小时的演出,将苏格拉底为哲学和真理奉献的一生演绎得令人惊叹,其节奏之紧凑,语言之精炼、语言之幽默深邃,远远超出很多商演的戏剧。

  和许多知识分子长于著述不同,苏格拉底被誉为“行动中的哲学家”。舞台上出现的苏格拉底,一身简陋的布衣,几乎赤裸的脚上仅仅绑了几根鞋带,非常符合后世对他蔑视物欲、生活极其俭朴的记述。第一幕是以雅典青年在街头演出阿里斯托芬著名的戏剧《云》开场,直接为后面美勒托起诉苏格拉底不信神埋下了伏笔。就《云》本身而言,有学者认为阿里斯托芬原意在于讽刺斯瑞普斯阿德斯的贪财和愚蠢,也是对于苏格拉底自然主义倾向的提醒。他过高地估计了观众的理解力,如此则把雅典市民引向了对苏格拉底“狡辩术”的厌恶和不信神的反感。编剧设置的一个细节可以说明这一点:当斐多质问阿里斯托芬为何侮辱自己的老师时,他的回答是:“谁会像你一样傻到把戏里的事情当真呢。”同样的话他在剧中说了两次,另一次是对演出的市民演员说的,可见阿里斯托芬对于雅典市民无法理解自己的用心而感到失望,因此《云》在酒神节的戏剧比赛中不能得奖也就不奇怪了。

  苏格拉底对于自己的哲学主张一向身体力行,无论在人前还是在日常生活中,他都秉持着最简单朴素和善解人意的生活方式。这一点在话剧中也给予了充分展现——他对妻子克珊西帕的怜惜关爱、对她脾气暴躁的忍耐和幽默应对,以及充满善意地向妻子解释哲学对于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在细节上丰富了人们对于这位伟大哲学家形象的认识,展示了苏格拉底在世俗生活中依然光彩照人、充满魅力的一面。

  在第四幕中,苏格拉底和诗人阿迦松、阿里斯托芬以及女祭司狄奥提玛在一起讨论什么是爱和美,根据柏拉图的《会饮篇》的记载我们知道,这场讨论是由苏格拉底引导,并在最终由他将这场充满智慧的聚会引向高潮。编剧在这里删繁就简,以和狄奥提玛精炼的对话,将美和爱的本质以最严密的逻辑推论给予了揭示。

  整部话剧的高潮出现在第七幕和第八幕——对苏格拉底的审判和其为追求真理从容赴死的震撼场面。事实上,在第一幕结束时,美勒托已经开始心怀叵测地对苏格拉底罗织了罪名:“蛊惑青年,在城中传播着亵渎神灵的思想”;而第四幕中,阿里斯托芬预感到可能发生的悲剧,满怀忧虑地警告苏格拉底道:“苏格拉底,容我严肃地说一句。雅典的权贵和公民们可以包容我那带刺的喜剧之笑,却不一定能容忍你喋喋不休地探寻真谛。”苏格拉底对此的回答是:“谢谢你的善意!我不是一个懦弱的胆小鬼,阿里斯托芬,请记住勇敢就是坚持某种信仰!”在最后一幕中,苏格拉底面对逃跑保命和一碗毒酒,毅然选择了平静走上死亡之路。编剧在处理这一过程时极为克制冷静,苏格拉底的台词保持了他平日的幽默和宽容,其日常口语化的表达和坚定睿智对其哲学理想的彻底维护,极其有张力地表现了一位伟大哲学家面对死亡时令人震撼的从容。他像耶稣需要十字架一样,饮下毒酒,完成了自己的哲学使命。


(编辑:伟伟)